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1.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冷链食品外包装上的新冠病毒频繁引起局部疫情,对现有的环境消杀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探究低温环境消毒剂灭活效果下降的内在机制,并为冷链过程中合理选用消毒剂提供依据,对低温条件下消毒剂的灭活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建模。以环境消杀常用的75%乙醇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为工作体系,探讨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溶液对新冠病毒灭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5%乙醇溶液的灭活特性在低温环境下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次氯酸钠溶液在环境温度为253.15 K时会发生凝固现象使得其灭活效率显著降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可为冷链运输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2.
山桂花情缘     
西双版纳的僾尼族人(哈尼族中的一个支系)对山桂花有特殊的感情,不管森林离得有多远,他们一眼就能看到茂密冠层里的山桂花树。他们说,那树有种银色的光,即使我们有望远镜,也远远不如他们发现得快。也许,他们是用心在看,在僾尼族的意识里,自己的灵魂是与一株山桂花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百年之后,身体和灵魂都会被一棵山桂花包裹保护起来,离开现世苦难,前往下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513.
为了解香樟冠层不同光环境叶片光合能力的适应机制,提升冠层碳汇功能,本文选取香樟单株冠层南向外侧(100%全光)、南向内侧(34%全光)和北向(21%全光)3个方位的叶片,研究光环境对叶片形态结构、营养和生理性状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弱光环境下导致光合能力下调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冠层光强减弱,叶片的比叶重、表皮角质层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数和细胞宽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细胞结构紧密度均显著降低,而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长宽比、细胞结构疏松度均显著升高。与全光环境相比,2个弱光环境下叶片的碳含量、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氮含量在北向显著升高。弱光导致净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CO2气孔导度(gsc)、叶肉导度(gm)、CO2总导度(gtot)、胞间CO2浓度(Ci)、叶绿体CO2浓度(Cc)等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514.
为确定黄河流域短季棉适宜机采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于2018—2019年在德州市科技园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低密度8.2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为主区,行距配置(76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和60 cm等行距)为裂区,探讨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和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高密度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低密度,底层透光率显著低于低密度。76 cm等行距的株高显著高于60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的株高显著低于60 cm等行距;行距对LAI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密度及生育时期间存在差异,总体宽窄行(66 cm+10 cm)的LAI较高,且峰值后曲线下降平缓,在收获期高于两个等行距;底层透光率变化与LAI呈相反的规律。密度和行距配置及两者互作对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显著影响,两年均为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最高(2018和2019年为3832和3235 kg·hm-2),且高密度下宽...  相似文献   
515.
为探究氨对蚌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分别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的钩介幼虫及稚蚌为实验对象开展了24h和48h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氨对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63 mg NH3-N/L (NH3,分子氨)和78 mg TAN7.0,20℃/L (TAN7.0,20℃,pH 7.0水温20℃时即标准化的总氨氮);氨对褶纹冠蚌稚蚌的48h LC50为0.60 mg NH3-N/L和104 mg TAN7.0,20℃/L;上述阈值高于已有研究中氨对其他淡水蚌类的毒性阈值;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对氨氮的耐受性低于稚蚌,二者均低于幼蚌,因此褶纹冠蚌更早期生活史阶段对氨的耐受性更低。相关研究结果可完善氨对蚌类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蚌类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