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场镇发展是西南山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模式,且大部分场镇沿河分布,快速城镇发展给河流水环境及生物地化过程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然而其对河流温室气体排放时空格局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选择流域场镇发展特征明显的黑水滩河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9月、12月、2015年3月、6月,对流域内干、支流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及扩散通量进行分析,旨在阐明流域场镇式发展下河流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黑水滩河干、支流水体年均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浓度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源;流域内干、支流水体流经不同场镇区前后水体碳、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从上游向下游呈现明显的污染累积;水体溶存pCO_2\\CH_4\\N_2O浓度及扩散通量在不同场镇前后也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三种温室气体扩散通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5.88%、55.22%、99.64%;河流水体pCO_2与N_2O浓度及通量秋季高于其他季节,CH_4浓度及扩散通量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冬季最低,温室气体浓度及排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和降雨格局共同影响。相关分析表明,pCO_2与水温和pH关系密切,而水体CH_4和N_2O浓度与水体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CH_4与N_2O浓度对生源要素输入极为敏感,流域场镇发展带来的河流污染负荷的增加可能对水体CH_4与N_2O排放产生明显的激发效应。本研究认为,山区河流流域内沿河串珠状场镇分布对河流水体生源要素及其他理化性质产生累积影响,进而改变了水体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国  鲍丙飞 《生态学报》2019,39(24):9295-9303
农业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已成为共识,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用2004—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处于不稳定变动态势,且其协调度值较低。(2)从协调度分布来看,协调度处于"比较协调"和"协调"的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其余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处于"不协调"。(3)从空间自相关性来看,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呈正的全局自相关性且相关程度逐渐增大,而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的局部自相关性不显著,且其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空间极化不明显,处于较低水平均衡状态。从时空维度、空间相关性方面分析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为提高我国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广西植物》2019,(8):F0003-F0003
《广西植物》从2019年第39卷第2期起正式加入OSID(英文全称Open Science Identity,简称OSID)开放科学计划。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的科学公益性计划。  相似文献   
104.
曲霉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丝状真菌,种类繁多,代谢产物丰富,应用广泛,在农业、医药、生物能源、化妆品、食品发酵等行业均有应用。对近年来曲霉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在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实验室研究成果,对近年来曲霉属真菌代谢产物在秸秆腐熟菌剂、溶磷生物菌剂、拮抗植物寄生线虫等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应用曲霉属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尖波间期和无尖波恢复期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CA1网络theta节律随癫痫发展进程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0~250 g)麻醉后开颅,在海马的背侧埋入一个双极性钢电极(直径小于1 mm),在颅骨上埋入三个不锈钢皮质电极,在左和右额皮质内分别植入两个电极,在小脑埋入参考电极,粘合颅骨,检测、记录大鼠脑电图;之后腹腔注射癫痫诱发药物,匹罗卡品氢氯化物(pilocarpine hydrochloride,310 mg/kg),30 min后给予大鼠莨菪碱 (scopolamine, 1 mg/kg);借助14只大鼠在嗅行(exploration)时脑深部记录(SEEG),应用Gabor小波时频能量分析估算断裂段数(以350 ms为1段),与总段数的比值定义为断裂比,用来衡量theta节律断裂程度,分别计算了癫痫发展进程的早期(D7)和晚期(D25)中两个邻近尖波之间时间段(定义为尖波间期)和随后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注射前脑电图比较。结果:① 与对照脑电图比较,癫痫诱发大鼠的D7和D25的theta节律断裂比显著升高(P<0.05),并且D7远高于晚期D25;② 在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尖波间期相当 (P<0.05)。结论:癫痫尖波直接导致了theta节律断裂,断裂程度将随癫痫发展进程而动态变化,早期伤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06.
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保冬  于萌  郝志鹏  谢伟  张莘 《生态学杂志》2019,30(3):1035-1046
丛枝菌根(AM)共生体系能够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增强植物对各种逆境胁迫的耐受性,其在农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AM真菌(AMF)应用技术和田间试验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在介绍AMF种质资源库、商业化菌剂生产及相关专利申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菌剂生产、接种技术、接种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AMF应用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国内外近年来菌根技术在农业、园艺、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 AMF应用领域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旨在为菌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办刊宗旨《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全面为科教兴农服务,具有权威性、导向性、代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于1999年6月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08.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of Xyleborus fornicatus (Eichh.) was determined by rearing individuals under a range of constant temperatures (15 - 32℃). Rates of development changed in a linear fash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Estimates of lower development thresholds were obtained for eggs (15.7±0.5℃), larvae (15.8±0.8℃) and pupae (14.3±1.4℃) and the degree days (DD) for development were 70±4.4, 95±8.5 and 72±5.1 DD, respectively.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was around 30~C for all stages.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cooler High Country areas (above 1400 m) with a mean temperature around 15℃ seems to b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st,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near absence of pest in those areas.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18- 30℃) in the Mid Country region (600- 1200 m) fav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st compared to development under constant conditions.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hot-hole borer across tea growing areas in Sri Lanka is, therefore, mainly governed by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09.
会议报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109-110
中国(合肥)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将生物技术列为实现重点跨越的领域。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合肥)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促进和推动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生物产业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10.
会议报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0):124-124
2007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武汉举行2007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能源及其开发利用分会场近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联合举办,设有“生物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观生物能源研究、开发与利用的新态势”、“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三个单元会场,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代表围绕我国生物能源的相关主题特别是有关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结合我国能源发展的进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汇报了各自在生物能源领域的项目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