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合并术后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探讨鼻窦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及血清中总IgE的变化。方法: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寞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术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IL-17R及IgE的含量。结果:治疗30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鼻寞真菌球20例,治愈20例;曲霉菌感染23例,治愈10例,6个月随访无复发;与只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血清IL-17,IL-17R及IgE的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的主要方法,IL-17和IL-17R均参与鼻窦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诊断鼻窦炎的新指标,鼻内镜术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一步巩固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嗅觉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2,鼻内镜手术)和B组(n=65,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嗅觉功能、血清炎症介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后1年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9%(57/65),高于A组的72.58%(45/62)(P0.05);术后3个月B组的嗅觉功能分布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鼻塞、头面部胀痛、流脓涕、鼻涕倒流、头痛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RS在鼻内镜的基础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和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择期ERCP治疗的1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取石效果、手术前后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为(37.90±4.21)min、术中出血量(10.86±1.29)mL、术后通气时间(4.38±0.65)d、切口疼痛时间(1.02±0.12)d、住院时间(8.62±0.96)d、手术成功率为97.56%(160/164)、一次取净结石率为95.73%(157/164)、二次取净结石率为1.82%(3/164)。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GIQLI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胆管炎1例、出血6例、高淀粉酶血症4例。结论:ERCP术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需积极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应用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布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GOS评分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器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血肿清除率也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及胃镜、超声内镜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方法,以提高该疾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资料,评估胃镜活检、超声内镜及CT对该病诊断的作用。结果:21例术前CT检查,误诊为浸润型胃癌11例,间质瘤2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CT术前诊断率为23.8%(5/21)。全部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淋巴瘤14例,胃镜活检诊断率为66.7%(14/21)。其中10名患者实施超声胃镜检查,判断胃淋巴瘤6例、胃癌3例、间质瘤1例;术前诊断率为60.0%(6/10)。结论:胃镜及超声内镜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术前诊断方式;CT扫描能明确有无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7.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尤为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诊断。目前新型的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粘膜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早期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近年来在放大内镜检查中加上染色对比技术及窄带成像等技术,使放大内镜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就放大内镜对结节性胃炎及其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张杰  周元明 《蛇志》2005,17(2):108-109
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神经内镜下经鼻一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地址变更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的分析,提示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2002年收治的3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8例采用传统Caldwell-lue手术、30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术后随访2~3个月,术腔黏膜光滑,窦口引流通畅,无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有时与恶性肿瘤、慢性鼻窦炎难以鉴别。CT扫描有特征性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鼻内镜手术损伤小,保留功能,正逐渐替代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60.
自消化内镜诊治法临床应用以来,对镜身及附件的消毒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化学浸泡法现仍广泛应用,虽简单易用,但消毒效果难以保证,且消毒液对人、机和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全自动酸化电解水内镜消毒机的问世与使用被认为是消化内镜消毒的一大进步,该文就其消毒效果作一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