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317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王志浩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422-429,T017
本文详细研究了贵州罗甸纳水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瓜达鲁平统(Guadalupian)底界附近的牙形刺动物群,并自上而下划分为Mesogondolella siciliensis-M.phosphoriensis,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M.phosphoriensis,Mesogondolella gujioensis-M.intermedia和Mesogondole  相似文献   
74.
曹慧茹  周永连  赵雪娟   《生物磁学》2005,5(3):45-4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按麻醉诱导时血压比基础值下降的程度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B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术后随访病人48小时,记录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结论: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Yin SH  Gong SS  Yan KS  Li S  Chen P  Chen GL 《生理学报》2005,57(4):529-536
实验以48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GeneJamer转染试剂介导的neuroglobin(NGB)基因体内转染对水杨酸钠给药后小鼠下丘核区听反应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12只。A1组:对照组1(阴性对照,将GeneJamer转染试剂6μl和pEGFP-C12μg混合后注入下丘核脑区);A2组:对照组2[阳性对照,将GeneJamer转染试剂(6μl)和pEGFP-NGB(质粒载体pEGFP-C1与NGB基因全编码序列构建的重组子2μg)混合后注入下丘核脑区];B组:水杨酸钠给药组(450mg/kg·d-1)+pEGFP-C1;C组:水杨酸钠(450mg/kg.d-1)+pEGFP-NGB组。以直接注射法将GeneJamer转染试剂和重组质粒pEGFP-NGB混合后注入小鼠下丘核区。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下丘核区NGB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外记录技术,研究小鼠下丘核区神经元在水杨酸钠给药后转染重组质粒pEGFP-NGB对强度-发放率函数(刺激声强与实验鼠下丘核区神经元在接受声刺激所产生的电发放的关系曲线)、强度-潜伏期函数(刺激声强与实验鼠下丘核区神经元在接受声刺激至产生电发放潜伏期之间的关系曲线)和频率调谐曲线(实验鼠下丘核区神经元在各个频率纯音刺激下起反应的阈值绘制的曲线)的影响。实验观察到:(1)经GeneJamer转染试剂介导NGB基因可有效地转染小鼠下丘核区脑组织并得到表达。(2)水杨酸钠给药后神经元的强度-发放率函数曲线升高。对照组A1、A2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1、A2和水杨酸钠+pEGFP-NGB组神经元的强度-发放率函数以非单调型(随刺激强度增加时,发放率表现为先降后升呈“V”形或“U”形)为主,分别占74.6%、72.2%和59.3%,水杨酸钠给药组以不规则型强度-发放率函数为主,占47%,与对照组A1、A2和水杨酸钠+pEGFP-NG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3)水杨酸钠给药后神经元的强度-潜伏期函数曲线降低。对照组A1、A2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水杨酸钠给药组以非单调型强度-潜伏期率函数为主,与对照组A1、A2和水杨酸钠+pEGFP-NG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4)A1和A2对照组听反应神经元的调谐曲线,Q-10dB值均大于5.00,其调谐曲线为狭窄型。记录水杨酸钠给药组72个听神经元的调谐曲线,有53个神经元的Q-10dB值小于5.00,Q-10dB值最小为2.12,其调谐曲线为宽阔型;其余19个神经元的Q-10dB值大于5.00,属于狭窄型调谐曲线。水杨酸钠+pEGFP-NGB组67个听神经元的调谐曲线,有12个神经元的Q-10dB值小于5.00,Q-10dB值最小为2.87,其调谐曲线为宽阔型,其它的神经元的值大于5.00。它们的调谐曲线均属狭窄型。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NGB基因在水杨酸钠给药后小鼠下丘核区局部高表达,提示GeneJamer转染试剂介导NGB体内转基因治疗水杨酸钠引起的下丘核区的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实验小鼠转染NGB基因后可逆转因水杨酸钠给药引起的强度-发放率函数曲线升高以及强度-潜伏期函数曲线降低,并可逆转水杨酸钠引起的部分听神经元对声刺激强度的编码类型。  相似文献   
76.
1植物名称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别名距瓣豆。2材料类别下胚轴。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2)诱导增殖培养基:MS 6-BA1.0mg·L-1(单位下同) ZT1.0 IAA0.1;(3)分化培养基:MS 6-BA1.0 NAA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系统描述了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中三叠系顶部和侏罗系下部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系统分类,包括5个放射虫生物群,建立了一个新属,10个新种,并报道了121个种级分类单元。通过与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动物群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确定了所描述的放射虫生物群的年代归属分别为:晚三叠世诺利(Norian)晚期至瑞替(Rhaetian)早期,辛涅缪尔(Sinemur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78.
荧光显微术在当代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八十年前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生物组织经紫外线照射后发射荧光的现象以来,荧光显微术不断获得进步,现已发展成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高度的灵敏性和专一性、制样与观察程序的简便、尤其是适宜于活细胞研究等特点,是它所具有的独特长处。荧光显微术特别是免疫荧光技术在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个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高湿环境下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分别为常温常湿组、湿化20d组和40d组。湿化模型组用人工环境气候箱模拟高湿环境,在90%的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并于第20天、40天分别处死,收集外周血和脾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和脾脏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湿化20d大鼠外周血CD3’%为52.91±6.27,CD4%为37.80±4.11,CD8+%为14.85±3.73,CD4+/CD8’为2.72±0.82,除CD3%外与常温常湿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40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湿化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常温常湿组差异不大,20d组CD8’%为6.23±2.87,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检测结果显示,高湿组IgG、IgA、IgM均未见显著变化,而20d组c3显著升高。结论:在高湿环境下,初期大鼠的免疫自稳状态发生变化,免疫功能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通过自我的调整,可能逐渐习服,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0.
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人和动物体内最复杂和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据估计,成人肠道内含有超过500种细菌。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发育,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随着细菌的定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促进全身免疫系统和黏膜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并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