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林木竞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工混交林中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圈,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福建省建瓯东安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一观光木(Tsoongi odenodrum)混交林中林木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杉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均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顺序为:内圈杉木种内竞争〉内圈杉木观光木种间竞争〉外圈杉木种内竞争〉外圈杉木观光木种间竞争。用模型拟合预测杉木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认为杉木在胸径达到36cm之前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铜离子-半胱氨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合成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原料配比,pH值,最佳反应时间及温度,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铜离子能与半胱氨酸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北部鹅喉羚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四季食性以及冬季绵羊的食性.结果发现:鹅喉羚共采食16科47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科24种植物,冬季采食6科17种植物,春季采食16科41种植物,夏季采食12科30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85.1%,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对鹅喉羚有重要意义,占春季采食量的27%.针茅在四季都是鹅喉羚采食的主要植物;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多根葱、骆驼蹄瓣、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间的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绵羊与鹅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  相似文献   
994.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3a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A层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NPKM,OM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占土壤团聚体重量的比例及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0.25mm)中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容积土壤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微团聚体对颗粒有机物具有富集和保护作用. 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NPKM,OM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游离态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占土壤团聚体重量的比例及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加. 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0.25mm)中颗粒有机物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容积土壤中颗粒有机物的有机碳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微团聚体对颗粒有机物具有富集和保护作用. 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物含量比P层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呈下降的趋势;而矿物态有机物呈相反的趋势.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995.
996.
针对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对培养环境的需求, 结合静/动态培养的特点,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器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在该生物反应器内, 采用SCF TPO Flt-3细胞因子组合, 比较了静态和循环培养两种方式体外扩增脐血CD34 细胞的效果.培养7 d后, 总细胞分别扩增了(13.86 ± 4.26)和(7.23 ± 2.67)倍, 显示静态培养有利于总细胞的扩增; CD34 细胞扩增倍数、培养物中CD34 细胞含量均相近, 无显著性差异; 而CD34 CD38-细胞扩增倍数以及培养物中CD34 CD38-细胞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82 ± 0.58)和(3.90 ± 0.85)倍以及(9.45 ± 4.85)和(37.47 ± 14.06)%, 循环培养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可见, 在该生物反应器内, 采用静态和循环两种培养方式, 均能实现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但静态培养促使造血干细胞向定向祖细胞分化, 而循环培养则更有利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997.
潮间带红树林分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勇  曹长青 《生态学杂志》2008,27(4):615-618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分带现象,影响其分带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自身因素主要有繁殖方式的差异、繁殖体散布能力(包括大小、形状、漂浮性等)和定植能力(如根萌时间等)、繁殖体能量积累(从花到成熟繁殖体单位质量的能量增加值)、幼苗解剖和生理学特征.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条件(如盐度、氧化还原状况、pH、硫含量)和生物因素(动物啃食、种间竞争).上述每种因素在特定的区域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红树林分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长江口北支兴隆沙XL2孔25个沉积物样品的有孔虫定量分析,发现该孔自下而上有4个有孔虫组合带(含10个有孔虫组合亚带),有孔虫分异度偏低,丰度变化大,壳径偏小,含有壳径细小的浮游有孔虫,部分壳体有机械破坏现象,这些特点反映出埋葬群在形成过程中受潮流的搬运、机械分选和破坏作用.结合沉积物粒度分析和环境磁学分析,揭示了该孔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按潮流脊-潮汐水道-潮流脊-潮坪演变的模式,进而探讨了长江口北支沉积水动力和物源.  相似文献   
999.
蚧虫蜡泌物的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国内外对蚧虫蜡泌物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蜡泌物形成介壳的主要类型 ;蜡泌物的化学研究方法及已涉及的种类 ;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 ,并对 5类物质 ,即蜡、烃类、树脂或萜类、色素类、内蜜露作了重点叙述。最后 ,讨论了研究蚧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包括蜡泌物作为生物资源的利用 ;以蚧虫作为农林、果树和花卉业的重要害虫 ,针对蜡泌物的特点研制相应的新型杀虫剂 ;利用蜡泌物的化学信息素对天敌的诱导作用 ,开展蚧虫生物防治 ;利用蜡泌物作为化学分类性状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00.
在德国植物营养和土壤科学研究所的温室中,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的养分处理下(所有养分 硫肥、所有养分但无硫肥、空白对照(什么都不添加))大针茅(Stipa gtrandis L.)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L.)对养分资源的竞争在形态学上的反应。竞争试验设计为替代序列设计,即每盆的植物密度为4株,大针茅的植株数从4→0,相反,糙隐子草的密度则从0→4。试验所用的土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沙质栗钙土,2001年5月20目播种,待种籽发芽出苗后的第二天进行间苗。然后,每间隔10d分别对两种草的叶层高度、叶片数、分孽数进行测定;并于试验的第80天,度量糙隐子草新近展开的顶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之后齐地面刈割地上部分测地上生物量,同时将试验盆浸泡在蒸馏水中,用60目的网筛轻轻冲洗根系,用滤纸吸干水分,称鲜重,以便测定根长、根半径和根表面积等;然后用无离子水冲洗根系,在65℃下烘48h称重,过0.5mm筛粉碎装瓶备分析用。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大针茅和糙隐子草形态特征不存在竞争关系,即彼此比例的消长对对方无显著性的影响,且大针茅的根茎形态特征随两者比例的变化而变化不显著,在空白对照处理中糙隐子草也有类似的现象。然而,当供给养分时(无论足否同时添加硫肥),糙隐子草的比例大小显著影响其形态特征,即存在密度制约原理,且硫的供给与糙隐子草的比例间存在瓦作现象。养分添加显著增加了大针茅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发育,但对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小,且硫对其地上地下均无显著性的影响。而养分添加不仅增加了糙隐子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而且增加了根系的生长,硫的缺乏阻碍了糙隐子草地上地下的生长和发育。养分供给显著降低了糙隐子草的根茎比,但没有影响大针茅的根茎比。硫对糙隐子草根茎比的影响随糙隐予草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在其比例为100%和75%时,供硫显著降低了其根茎比。在所有养分处理中,25%比例的糙隐子草的根茎比显著小于100%比例的糙隐子草根茎比。供给其他养分而不供硫时,糙隐子草叶片的绿度显著淡于其它两种处理:且在养分供应(无论是否供硫)25%比例的糙隐子草叶片绿度显著深于100%比例的糙隐子草叶片绿度。该研究表明,大针茅与糙隐子草的形态之间似乎不存在竞争关系;由于所有处理大针茅种群生产力较低,其种间竞争很小,但糙隐子草种间竞争明显。养分的缺乏丰要限制了大针茅地上部分的生长和发育,对地下部分影响较小,且对硫供给的状况反应不敏感。而养分供给对糙隐予草地上地下均有显著的影响,且硫的缺乏阻碍了糙隐子草的生长发育。土壤贫瘠时,由于糙隐子草种群生产力低,植物间竞争较小,相反,对养分资源的竞争加剧。对养分的竞争刺激了根系的生长,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根中。其他养分的供给,提高了糙隐子草的生产力,因而加剧了硫的缺乏,而在低养分状况下(不供给任何养分)则缓解了硫的缺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