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研究正常大麦矮秆齐(Hordeum vulgare)和引进的大麦变种 Chlorina f_2的光合特性。观察到两者在叶绿体结构、光合膜的一些成分和光合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变种大麦缺乏 Chl b,不存在 LHCP,且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中所含的 Chl 比正常大麦低得多。而以叶绿素为基数时它却有更高的 P_(700)、Cyt f 和 PQ 的相对含量。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两种叶绿体的 PSI 天线色素的成分是不同的,变种大麦的 PSI 只含有内侧天线。它的叶片荧光诱导瞬变不呈现 O→P→S→M→T 的振荡过程,这似乎说明荧光诱导瞬变的振荡过程可能通过 LHCP 的存在(或许还需要与 PSI 外周天线的合作)才能表现出来。同时荧光诱导动力学表明变种有较小的光合单位和较低的 PSII 原初反应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2.
家兔延髓区域阻滞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实验在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记录双侧膈神经放电和气管内压作为呼吸的指标。用尖端直径为70—100μm的玻璃微管接微量注射器,脑内注入1%普鲁卡因,双侧对称地阻滞闩前2.0—3.0mm,中线旁开2.0—2.5mm,背侧表面下3.5—4.5mm的区域后,38只兔都出现了可逆性呼吸停止。双侧性电损毁此区,则可造成不可逆性呼吸停止。以同法注入同量生理盐水,则对呼吸无影响。经组织学检查,此区范围相当于Meessen图谱的面后核内侧区——包括面后核(Nr.Ⅶ)内侧部、网状小细胞核(R·pc)腹侧部、网状巨细胞核(R·gc)背外侧部和外侧网状核(Rl)的内侧部分。用同样方法阻滞延髓头端区、孤束核区及疑核尾端区、对呼吸节律均无明显影响。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延髓腹侧面的中枢化学感受器I(s)区,呼吸也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面后核内侧区的一些结构可能在形成呼吸节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家兔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在吗啡抑制呼吸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麻醉、切断颈迷走神经、肌肉麻痹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静脉注射吗啡4mg/kg能显著地抑制呼吸,主要是使呼吸频率降低和每分钟膈神经活动减少。如果先向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注射1μg/1μl纳洛酮,可大部分阻断静脉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向一侧mNRF注射10μg/1μl吗啡能显著地抑制呼吸,两侧注射则产生呼吸暂停。先向两侧mNRF注射1μg/1μl纳洛酮,可完全阻断mNRF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结果说明mNRF存在阿片受体,并在静脉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中起重要作用。本工作还为mNRF在发生和维持呼吸节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比较单踝关节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n=50)和TKA组(n=50),采取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假体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HSS评分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2周、3个月ROM均明显高于TKA组(P<0.05)。UKA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TKA组(P<0.05)。两组SF-12评分中生理及心理维度评分在术后6个月后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体翻修病例。结论:UKA相比于TKA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
鸣禽鸟的基本发声中枢——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nucleus dorsalis medialis of the intercollicular complex,DM)对叫声的调控模式是诱发单次叫声。应用电生理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鸣禽鸟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DM核团对声音调控的模式。经语图和频谱图分析,结果显示:燕雀左侧DM诱发单次叫声的声长和主能量区的带宽分别为右侧DM诱发叫声的2倍和1.7~3.1倍,提示燕雀DM对叫声声长和声强的调控能力,均呈明显的左侧优势。这与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和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talis,RA)等发声控制核团在控声模式中具有左侧优势的特征相似,从而为鸣禽发声控制通路高、低级中枢具有内源投射关系提供了声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带蒂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跟功能区微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足跟软组织缺损病人17例,男12例,女5例,其中左侧足跟损伤10例,右侧足跟损伤7例,伴跟腱损伤的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4例,锐器伤3例,电击伤2例,年龄12~55岁,平均27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最大为6 cm×5 cm,最小为3 cm×2.5 cm。临床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供瓣区植皮修复。对跟腱损伤的病例同时于修复跟腱损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17例皮瓣完全存活,未发生皮瓣血管危象,供瓣区皮片移植均一期存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 mm,术后患者穿鞋无疼痛不适,行走正常,无溃疡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血供可靠,对供区损伤较小,转移修复后可恢复良好的皮瓣感觉,是修复足跟功能区微小创面的理想组织瓣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前,比较复杂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和膝外翻的矫形手术都需要应用到独立的股骨内侧接骨板。以往术者都是将对侧股骨的外侧接骨板进行预弯曲,以达到贴近骨骼自然形态的目的,而这种冷变形会改变接骨板的金相结构,进而破坏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接骨板螺钉孔的位置有时也会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情况。与传统制造技术相对比,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不必事先制造模具,不必在制造过程中去除大量的材料,也不必通过复杂的锻造工艺就可以得到最终产品,更适合于难加工材料的制造、外形设计检查、装配检验和快速反求工程等。本文将股骨远端内侧接骨板的个性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从接骨板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现况及其应用于制作股骨远端内侧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8.
一氧化氮对呼吸节律性放电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Li ZQ  Wu ZH  Shi Y  Wang NQ 《生理学报》2003,55(5):560-564
实验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基本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可能的作用。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前包钦格复合体、腹侧呼吸组以及背侧呼吸组的一部分。同时保留舌下神经根,用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并记录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respiratory rhythmical discharge activity,RRDA),在灌流液中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以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特异性抑制剂7-nitro indazole (7-NI),观察其对RRDA的影响。结果显示,nNOS的特异性抑制剂7-NI对吸气时程和放电强度有明显抑制,而NO合成前体L—Arg,以及NO供体SNP对呼吸放电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提示,在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NO可能对吸气中止和呼吸幅度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生命科学研究》2017,(5):386-391
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是听觉通路在丘脑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究小鼠MGB亚核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使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到99个MGB神经元,其中腹侧核(ventral division of MGB,MGBv)神经元36个,背侧核(dorsal division of MGB,MGBd)神经元34个,内侧核(medial division of MGB,MGBm)神经元29个。结果表明,神经元对去极化电流的反应具有爆发型(bursting)(16.2%,16/99)和紧张型(tonic)(83.8%,83/99)两种发放模式,并且所有MGB神经元在超极化电流刺激结束后均有去极化反弹(rebound),而仅有少数神经元(17.2%,17/99)在超极化刺激过程中有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inward current,I_h)。此外,MGB各亚核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和激活阈值(active threshol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表明MGB各亚核的电生理特性存在差异,该结果有助于理解MGB各亚核在听觉信息处理中产生不同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