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别向杏仁内侧核(MAN)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或神经肽Y(NPY)。NA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NPY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如果注入不能改变血压的小剂量NPY,则可抑制NA引起的升压作用,反映NPY与NA共同参与心血管活动的中枢性调节过程。向MAN中注射NPY后血中NA的含量也相应降低,表明在MAN中注射NPY引起的血压、心率反应是通过降低血浆中NA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欧阳明  葛光辉  王绍 《动物学报》1999,45(4):469-471
经典的激素作用理论认为,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是通过调节核转录以触发与生理功能相关的基因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快速效应,例如通过影响细胞[Ca2+]i的变化来快速调节细胞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3.
单侧迷路破坏后大鼠前庭神经内侧核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HL  An Y  Jiang HY  Jin QH  Jin YZ 《生理学报》2007,59(1):71-78
本实验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单侧迷路破坏(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经利多卡因或对氨基苯胂酸盐预处理以阻断单侧外周前庭器官)后大鼠同侧及对侧前庭神经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区部分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含量的变化,以了解前庭代偿的部分神经化学机制.实验观察到,对照组大鼠MVN区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丙氨酸浓度分别为(6.15±0.59),(18.13±1.21),(33.73±1.67),(9.26±0.65),(9.56±0.77)和(10.07±0.83)pmol/8 μL透析样本.左侧中耳内灌注2%利多卡因后10 min,同侧MVN区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立即减少(P<0.05),牛磺酸含量增加(P<0.05);对侧MVN区谷氨酸含量立即增加(P<0.05),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减少;双侧核团间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失衡.而用对氨基苯胂酸盐永久阻断单侧前庭器官2周后,同侧MVN区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减少,谷氨酰胺含量增高;对侧MVN区谷氨酸含量也减少;同侧MVN区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侧MVN区.结果提示,单侧迷路破坏后双侧MVN区氨基酸含量立即失去平衡,随着前庭代偿的进展,此差异减少,但是在前庭代偿后却出现双侧前庭核区谷氨酰氨的含量失衡,说明在前庭代偿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48例,均接受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以重建内侧柱支持;B组患者20例,均使用1枚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C组患者14例,均使用2枚或2枚以上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D组患者25例,均未进行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亦未使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各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均明显降低,而Constant评分明显升高,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变化幅度最大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变化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00,22.130,7.267,68.440,47.900,均P0.001);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降低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38,11.904,P=0.005,0.008)。结论:锁骨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异型解剖钢板患者预后相关,内侧柱支撑能力的越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肩关节恢复越佳,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越低。  相似文献   
85.
Wang JL  Wu ZH  Wang NQ 《生理学报》2005,57(1):91-96
实验旨在探讨腺苷A1受体在对基本呼吸节律调制中的可能作用。制作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主要包含面神经后核内侧区(themedial region of the nucleus retrofacialis,mNRF),并保留完整的舌下神经根。以改良Kreb‘s液灌流脑片,记录mNRF吸气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呼吸节律性放电(respiratory rhythmical discharge activity,RRDA)。在灌流液中先分别单独给予腺苷A1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8-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8-cyclopenty 1-1,3-dipropylxanthine,DPCPX)和特异性激动剂R-苯异丙基-腺苷(R-phenylisopropyl-adenosine,R-PIA);再分别先后给予R-PIA和R-PIA DPCPX,观察RRDA和吸气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给予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后,呼气时程和呼吸周期明显缩短,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显著增大;给予腺苷Al受体激动剂R-PIA后,吸气时程、积分幅度和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均显著降低,呼吸周期明显延长,且R-PIA的呼吸抑制作用可部分地被DPCPX逆转。实验结果提示,腺苷A1受体可能通过介导吸气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输入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治疗组发生率16.67%,对照组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8.
本工作以玻璃微电极记录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当用双极电极刺激CG和LM时,观察PVH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其中,刺激CG时,在284个PVH神经元中发生逆行反应的有4个单位,发生顺行反应的有47个单位。顺行反应分为两型:Ⅰ型对单刺激发生反应,Ⅱ型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刺激IIM时,未能观察到PVH神经元的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PVH与CG之间有双向连接,而PVH与LM之间在电生理学上未能证明有连接的存在。  相似文献   
89.
研究正常大麦矮秆齐(Hordeum vulgare)和引进的大麦变种 Chlorina f_2的光合特性。观察到两者在叶绿体结构、光合膜的一些成分和光合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变种大麦缺乏 Chl b,不存在 LHCP,且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中所含的 Chl 比正常大麦低得多。而以叶绿素为基数时它却有更高的 P_(700)、Cyt f 和 PQ 的相对含量。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两种叶绿体的 PSI 天线色素的成分是不同的,变种大麦的 PSI 只含有内侧天线。它的叶片荧光诱导瞬变不呈现 O→P→S→M→T 的振荡过程,这似乎说明荧光诱导瞬变的振荡过程可能通过 LHCP 的存在(或许还需要与 PSI 外周天线的合作)才能表现出来。同时荧光诱导动力学表明变种有较小的光合单位和较低的 PSII 原初反应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0.
家兔延髓区域阻滞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实验在麻醉、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记录双侧膈神经放电和气管内压作为呼吸的指标。用尖端直径为70—100μm的玻璃微管接微量注射器,脑内注入1%普鲁卡因,双侧对称地阻滞闩前2.0—3.0mm,中线旁开2.0—2.5mm,背侧表面下3.5—4.5mm的区域后,38只兔都出现了可逆性呼吸停止。双侧性电损毁此区,则可造成不可逆性呼吸停止。以同法注入同量生理盐水,则对呼吸无影响。经组织学检查,此区范围相当于Meessen图谱的面后核内侧区——包括面后核(Nr.Ⅶ)内侧部、网状小细胞核(R·pc)腹侧部、网状巨细胞核(R·gc)背外侧部和外侧网状核(Rl)的内侧部分。用同样方法阻滞延髓头端区、孤束核区及疑核尾端区、对呼吸节律均无明显影响。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延髓腹侧面的中枢化学感受器I(s)区,呼吸也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面后核内侧区的一些结构可能在形成呼吸节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