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调查秦巴山地区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建立用于活性产物筛选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库和菌种资源库,通过数据库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方法]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分离存在于不同生境的微生物类群,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手段鉴定菌种,发酵并通过甲醇提取代谢产物.[结果]从本地区土壤样本中分离获得一株产水溶性紫罗兰蓝色素的放线菌Str-4331,在高氏培养基上其气生菌丝为白色,产生水溶性紫罗兰色素,镜检观察孢子丝螺旋形,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确定为链霉菌.利用ClustalX对其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用Neighbor-Joining (NJ)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Bootstraping法对其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基因序列与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lateritius) LMG 19372基因序列有99%的最高相似性.抑菌试验表明,活性产物具有较强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色素在水溶液中颜色随着pH的变化而变化.质谱分析显示3个主要化合物,分子量分别为557.68、588.43、485.18 kD,其中分子量为557.68 kD化合物与榴菌素B分子量一致.[结论]根据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菌株的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Str-4331归属为砖红链霉菌(S.lateritius).该菌种首次在本地区分离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了确定铜绿假单胞菌调控因子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phz1和phz2)的具体调控方式与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基因比对结果,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ip调控因子缺失突变株PA-PG以及克隆ip基因作互补分析;再以已构建的吩嗪基因簇缺失突变株PA-Z1G和PA-Z2K为受体菌,构建突变株PA-PD-Z1G和PA-PG-Z2K,测定并比较野生株及相关突变株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的合成量,推定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的调控方式.[结果]在GA培养基中,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比野生型明显减少;互补分析显示,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显著提高并恢复到野生株PAO1水平;突变株PA-Z1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因Pip缺失而显著减少;而突变株PA-Z2K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在Pip缺失后仍保持不变.[结论]初步推定,转录调控因子Pip对铜绿假单胞菌吩嗪合成代谢的确具有促进作用;Pip通过正向调控吩嗪基因簇phz2的合成功能实现对吩嗪合成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53.
陈祥  张维秋  殷嘉浚  张宁  陈辰  杨谡  焦新安 《微生物学报》2013,53(10):1080-1086
摘要:【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S在一养殖场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分离养殖场不同来源样品中的大肠杆菌菌株,利用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药敏纸片法测定菌株耐药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获得qnrS阳性接合子,测定qnrS对喹诺酮类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影响及其与其它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该场中qnrS阳性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结果】环境源菌株qnrS的阳性率为29.2%,显著高于禽源菌株基因检出率(13.4%),新进的雏鸡可迅速从养殖场中获得 qnrS基因并在鸡群中流行。qnrS基因可使接合子对喹诺酮类药物MIC值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与其它五类抗生素具有相关性,不同qnrS阳性菌株间遗传关系较远,但也存在同一克隆株的流行。【讨论】qnrS基因主要通过质粒的播散等进行水平传播,同时也存在同一克隆株的流行传播。qnrS基因多样性及其水平传播方式造成了它的广泛流行,加强对耐药基因的监测及研究对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不同成熟度煤样产甲烷潜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乔  丁晨  李贵中  陈浩  承磊  张辉 《微生物学报》2013,53(12):1307-1317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煤炭生物降解转化为甲烷的潜力,研究原位煤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分别在原位模拟、补加烃降解产甲烷菌系和补加碳源下厌氧培养煤样,利用气相色谱监测甲烷产生趋势,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原位煤层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果】10个样品中有3个高成熟度煤样可以被厌氧降解转化为甲烷。通过生物强化和添加外源底物可以促进HF煤样的产甲烷潜力。其中SL 煤样中的古菌类群主要是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为主,细菌类群主要 属于Firmicutes(54.4%)、Proteobacteria(30.9%)、未培养微生物(10.8%)、Caldiserica(1.5%)及Thermotogae(1.3%)。【结论】不同成熟度煤样降解产气潜力不同,在部分原位煤层中可能存在参与烃降解与甲烷产生的功能菌。  相似文献   
55.
摘要:【目的】建立多粘类芽胞杆菌SC2 的基因敲除体系。【方法】利用电转化把温敏型自杀质粒pRN5101导入到多粘类芽胞杆菌SC2中。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SC2 中的多粘菌素基因E(pmxE),得到突变株SC2-E。利用抗细菌性能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合成多粘菌素的能力,来证实pmxE基因是否被敲除。【结果】成功构建了多粘类芽胞杆菌SC2 的基因敲除体系。pRN5101转入SC2后能够在28℃复制,39℃自杀。突变株失去了合成多粘菌素的能力,成功敲除pmxE基因,验证了此体系的可用性。【结论】首次构建了多粘类芽胞杆菌的基因敲除体系,拓展了pRN5101的使用范围,为研究多粘类芽胞杆菌的基因功能提供了高效的遗传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脑室内注射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减退的影响及机制.在小鼠脑室内注射STZ建立AD模型,治疗组小鼠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30天.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丝(NFs)蛋白的磷酸化及糖基化、JNK和ERK蛋白的表达,微管结合实验检测Tau蛋白与微管的组装功能,荧光染料Fluoro-Jade B检测小鼠脑内退变神经元.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增加、穿越隐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Tau和NFs蛋白表达过度磷酸化、NFs蛋白糖基化减弱,而用罗格列酮干预的小鼠学习记忆改善并且Tau和NF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NFs蛋白糖基化水平增加,Tau蛋白与微管结合能力改善,模型组JNK的磷酸化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组ERK1的磷酸化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在ERK2磷酸化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脑中FJB标记的退化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说明,罗格列酮能改善STZ脑室内注射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减退,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降低Tau和NFs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减少神经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索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动态关系,选择小麦感病品种,在河北省典型麦田安装冠层温湿度监测仪进行观测试验,同时进行大气温湿度的对比观测,得到田间冠层和大气逐时温湿度与白粉病系统调查病情资料,通过分析小麦白粉病流行速度与冠层、大气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日界限温度累计时”概念,建立了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白粉病流行速度的温湿度气象等级指标,并建立了基于冠层与大气两种尺度短临温湿度及其日变化的白粉病流行速度预测模型.利用所建指标进行2009年、2010年回代检验,符合率分别为67%、84%,2012年实际测报,符合率为87%;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综合预报准确率达88%.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与模型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同时为小麦白粉病气象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和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雄性大鼠附睾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给予STZ(60mg/kg ip)建立糖尿病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n=14):正常组、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 mg/kg、40 mg/kg、80 mg/kg)、罗格列酮组(3 mg/kg)。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葡萄糖、附睾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谷氨酰转肽酶(γ-GT)、α-糖苷酶(α-glucosidase)活力及唾液酸(SA)、果糖(fructose)的含量;取附睾以4%多聚甲醛固定,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附睾中LDH、ACP及γ-GT活力降低,唾液酸、果糖含量降低。病理学检测可见附睾管中成熟精子数目减少。淫羊藿苷组比模型组大鼠特异性酶类活力提高,并在组织学上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淫羊藿苷对STZ致雄性大鼠附睾功能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附睾相关标志酶的活性及改善了内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9.
赵震宇  刘倩  由德林 《微生物学报》2016,56(7):1186-1193
【目的】研究杀粉蝶菌素A1产生菌中甲基转移酶基因pieB2的功能。【方法】利用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构建pieB2基因缺失突变株,以及利用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回补菌株。通过高保真PCR克隆pieB2基因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质粒pJTU5997,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E中诱导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PieB2的体外酶活。【结果】获得了pieB2基因缺失的双交换突变株。发酵结果显示,该突变株不再产生杀粉蝶菌素A1,而是积累了一种脱甲基产物。N-末端融合组氨酸标签的PieB2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通过体外催化证明了PieB2甲基转移酶的功能。【结论】体内遗传实验和体外生化实验证明了PieB2作为甲基转移酶在杀粉蝶菌素A1合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提高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道曲霉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道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支气管镜下表现,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男性13例(68%),女性6例(32%),年龄33~76岁、平均(57.32±11.69)岁。既往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21%),糖尿病4例(21%),肺癌3例(16%),高血压病3例(16%),陈旧性肺结核病2例(11%),支气管扩张2例(11%),肺血管炎1例(5%),间质性肺病1例(5%);其中2例患者有3种以上基础疾病,7例有2种基础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气急(100%),发热(74%);影像学改变早期主要为沿气道分布的结节,渗出,12例患者入院后胸部CT显示病灶明显进展;支气管镜下改变以混合型为主;首选治疗药物为伏立康唑针;总疗程均大于6周,最长22周;死亡率为16%,其中1例因经济原因治疗4周后自行停药,8周后再次因为肺部出现新病灶病情进展再次入院。结论侵袭性气道曲霉病是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在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身上常常漏诊、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早期诊断及全身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