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5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203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EPG──一种研究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刺探行为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雷宏  徐汝梅 《昆虫知识》1996,33(2):116-120
  相似文献   
42.
铃兰族rbcL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7属9种铃兰族Tribe convallarieae植物的叶绿体DNA中rbcL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的RFLP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开口箭属与蜘蛛抱蛋属关系密切,夏须草属与族内其余各属亲缘关系稍远,与外部器官形态、核型和孢粉学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本文对铃兰属的系统位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钙荧光探剂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钙荧光探剂测量活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的方法在钙研究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特别是由于新的一代荧光探剂的合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发展,使其应用更加广泛。由于国内使用这种技术的实验室逐渐增多,本文将系统介绍钙荧光探剂的发展、测量原理和方法、新的常用钙荧光探剂的比较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4.
鹤顶兰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镜的观察确定了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 (Aiton) Bl.)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共焦镜观察了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分布的变化。当孢原细胞初形成时,细胞内的微管呈网状分布。之后,孢原细胞体积增大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延长,进入减数分裂Ⅰ。微管由分裂前的网状分布变为辐射状排列。二分体的两个细胞内的微管分布一样,呈辐射状。四分体的近珠孔端的3 个大孢子解体,细胞内的微管消失。靠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内有许多微管呈网状分布。当功能大孢子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细胞内的微管由网状变为辐射状,从核膜伸展至周质。再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在核分裂之前微管一般是呈网状分布并紧包围着核。在分裂期间二核和四核胚囊都呈极性现象,微管系统也呈极性分布。微管在八核胚囊内的分布变化情形特别复杂。首先,八核分别作不同程度的移动,其中两个核移向胚囊中央,珠孔端和合点端的3 个核分别互相靠拢,形成3 个区,即中央区、反足区和卵器区。胚囊未形成区时,8 个核都被网状分布的微管包围着。当胚囊明显分成区时,反足区内的微管仍作网状分布。中央区的微管分布则趋疏松,形成篮形结构,包围着液泡和两个极核。在  相似文献   
45.
AFLP─一种DNA分子标记新技术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78  
翁跃进WENG  Yue-Jin 《遗传》1996,18(6):29-31
AFLP──ANovelTechniqueforDNAMolecularMarkerWengYuejin(InstituteofCropGermplasmResoure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公司科学家ZabeauMarc和VosPieter发明创建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新技术,它不仅具备了其它DNA分子标记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多态性丰富,共显性表达,不受环境影响,无复等位效应,而且还具有带组丰富,用样量少,灵敏度高,快速高效等特殊优点.一个0.5mgDNA样品,可做4000个反应,获得8万个标记,650万条带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MackillDavid[7]利用14份水稻为材料,比较AF…  相似文献   
46.
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折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伴侣主要由三个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组成,这三个家族的成员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TCP1复合物是真核细胞细胞溶质内的伴侣蛋白。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防止多肽链形成聚集物或无活性结构,提高正确折叠率。本文重点讨论Stress-70家族蛋白质和伴侣蛋白协助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协同性以及伴侣蛋白GroEL和GroES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7.
免疫细胞中的抗原受体分子直接影响着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抗原受体在内质网中的正确折叠、组装过程是细胞合成有正常功能的抗原受体分子的关键步骤之一。研究表明抗原受体分子在内质网中的折叠、组装以及转运均与内质网中的伴随分子(Molecular Chaperones,或称伴侣分子)有关。因此,阐明内质网中抗原受体与伴随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了解免疫细胞中的抗原受体分子的成熟以及抗原递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10-8mol/L的DON毒素加入小麦根质膜制剂中可促进K+刺激的ATP酶活力,10-6mol/L开始呈抑制效应,抑制程度随DON浓度加大而提高。根尖(5cm)离体根段于0.5mmol/L的KCl中,10-8mol/L的DON能促进根段K+吸收,10-6mol/L以上浓度则K+吸收呈抑制,10-2mol/L浓度下根段的净吸收为负值,表明组织中K+大量外渗。根段置蒸馏水中6h,4mmol/L的DON即导致振段K+渗漏。用DON处理整株小麦根,浓度在0.25mmol/L以上可促进K+从植株其它部位向根运输,而浓度在8mmol/L时即抑制K+向根富集,且根内K+明显渗漏。  相似文献   
49.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了一个缩短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基因,并克隆在质粒pAET3d中,在T7启动子指导下,在大肠杆菌BL2LysE中获得了和一个6组氨酸短肽标签的融合表达。重组的融合M-CSF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表达产物一部分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另一部分则以可溶性蛋白存在。经过金属螯合新和层析一步纯化,所得的融合(His)6-M-CSF在还原型SDS-PAGE上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