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 mg·kg-1Cd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胞的DNA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三七的成活率、株高、单株复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以及单株根、茎和叶片的干质量及鲜质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三七植株的成活率和单株复叶数均高于对照,而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则在Cd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单株根、茎和叶的鲜质量及干质量在Cd添加量30 mg·kg-1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随Cd添加量的提高,三七根系中S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总体上逐渐升高;其中,Cd添加量0.6、1.0、3.0和30.0 mg·kg-1处理组的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组的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高于对照且在Cd添加量1.0~30.0 mg·kg-1条件下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彗星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三七根尖细胞的彗尾长、尾部DNA相对含量和Olive尾矩均有差异,其中,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水平的土壤Cd胁迫条件下,三七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DNA均没有受到明显伤害,而较高水平的Cd胁迫则对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根尖细胞DNA损伤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32.
屏边三七根茎中的两个新的齐墩果酸皂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根茎中分离到二个齐墩果烷型新皂甙,命名为屏边三七甙(stipuleanoside)R_1和R_2,其化学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化学降解反应,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甙(1)和齐墩果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甙(3)。  相似文献   
33.
爪哇三七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爪哇三七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爪哇三七的叶片,叶柄或茎段外植体分别接种于6种分化培养基上,均难以直接分化。在附加1mgL~(12),4-D和0.1mgL~(-1)KT的B_5培养基上的叶片形成无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转接于MS附加1mgL~(-1)BAP和0.1mg L~(-1)NAA培养基上,5天后开始形成绿色球胚状结构,继而形成不定芽或丛生芽。这些不定芽或丛生芽在锈根培养基中迅速长成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此外,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及不同组合的激素对爪哇三七外植体的脱分化、再分化的影响。并讨论了此项工作对柑桔裂皮病类病毒(简称CEV)的复制及致病机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三七植物各部位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三七根、绒根、根茎、茎叶、花蕾,果实,果梗等的化学成分研究;皂甙提取分离方法;皂甙及黄酮类成分的生理活性及新药开发利用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采收过程中残留须根的化感自毒效应,采用土培和水培2种方法,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碎物,检测根残体作用下土培三七土壤中皂苷的动态变化及水培三七根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土培条件下,随着须根粉碎物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皂苷成分种类增加、总皂苷含量减少。水培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添加须根粉碎物处理后的三七根尖细胞壁增厚,细胞中出现菌丝体;随着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开始皱缩甚至破碎,细胞中无完整细胞器结构,三七根部细胞结构差异明显。研究表明三七采收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须根腐解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导致三七自毒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三七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有效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重构、抑制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血管平滑肌、促进血管生成、抗血小板异常活化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皂苷的关注持续升温,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归纳并总结三七皂苷的心血管保护药理作用研究成果,旨在为三七皂苷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丁三七即大花荷包牡丹(Dicentra macranlha Oliv.) 为紫堇科荷包牡丹属植物。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西部。在云南昭通地区的彝良和大关县海拔1500—2600米山地有较丰富的资源。民间用其根茎治疗支气管炎,并有祛瘀消肿的作用。从同属植物中曾分离到多种异喹啉生物碱。丁三七的化学成分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云南昭通地区大关县产的丁三七根茎中分离得到的5个异喹啉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38.
三七细胞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的扩大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细胞在5升外循环、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中能正常生长并累积三七皂甙及多糖。外循环反应器中三七总皂甙含量最高可达9.48%;内循环反应器中三七多糖含量则可高达24%。但三七细胞生长比较缓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土三七(Sedum aizoon)光合作用的季节转变和CAM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三七的CO_3交换曲线在六月中旬以前呈C_3型的“方波”形,白天能大量吸收CO_2,夜间有CO_2放出,含酸量无显著的昼夜波动。夏季的其余时间,夜间有净的CO_2吸收(阶段Ⅰ),早晨有CO_2吸收峰(阶段Ⅱ),随后有光下的脱羧作用(阶段Ⅲ),并有明显的昼夜酸波动,呈CAM型,但无阶段Ⅳ。CAM季节出现前,水分胁迫可使成年叶子转变为CAM型,所需时间2~6天,再经浇灌(5 h)可恢复到原来的C_3型,表明诱导的CAM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0.
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薄层层析对三七、人参和西洋参愈伤组织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三种愈伤组织都含有皂甙和主要皂甙成分Rb_1、Rg_1,三七愈伤组织还含有一种抗癌皂甙Rh_1。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三七低于人参高于西洋参;对愈伤组织中总皂甙含量,三七均高于人参和西洋参。三种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结果类似于他们的愈伤组织培养,但生长又进一步提高。三七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产生的时间进程几乎与生长平行,合适的收获期为培养30天。寡糖素不仅增强三七培养细胞的皂甙形成而且促进细胞生长,较合适的浓度为1.25 ppm。通过以上研究,使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干重增加178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4倍以上,总皂甙产率高达20.6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8.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