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该根据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的考量,在课程建设中突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及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向网络化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2.
在对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入手,对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优化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3.
近几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管理要求不断趋向于智能化和计算机化,这对于加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加速了信息化应用的步伐,也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为医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医院的建设,其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和数据的高度共享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相似文献   
135.
<正>(2013年12月修订)1本刊性质和稿件范围《四川动物》杂志是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动物学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大学主办的生物科学类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建设,繁荣学术交流,报道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理论、经验和动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本刊设有研究报告、基础资料、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教学探索、综述等栏目,凡涉及以上内容、符合本刊宗旨、达到本刊要求的稿件欢迎投稿至本刊。2来稿要求作者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www.scdwzz.com或www.scdwzz.com.cn)注册(注册一次,长期有效)投稿。来稿应为Word 2003文档格式,全文使用宋体(西文Time New Roman)五号字体,单倍行距,以便捷管理、送审和加工。来稿应具科学性、创新性,论  相似文献   
136.
从公路死亡效应、公路阻隔效应、公路回避效应和公路动物通道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公路路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6种方法:样线法/样方法、痕迹法(主要是沙床/雪踪)、红外相机监控法、GPS项圈法、标记重捕法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应用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6种方法在四大研究领域应用对策:1)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样线法系统调查公路动物死亡效应,在部分路段试点与公路养护部门联合开展公路野生动物死亡的统计工作;2)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痕迹法进行公路阻隔与回避效应的监测,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合作,引入GPS项圈法提高监测精度;3)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公路回避效应的监测研究,还可引入GPS项圈法从景观层面分析路网的道路影响域;4)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野生动物通道的监测,逐步引入GPS项圈、遗传多样性分析法进行景观层面的种群稳定性分析,科学评价动物通道效率。  相似文献   
137.
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影像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本文综合运用3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扩张指数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1990—2010年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空间模式及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研究期间,建设用地面积增长2218.9 km2,主要源于对水田、旱田、水库坑塘等生态用地的占用;1990—1995年,区域建设用地主要以填充式、边缘式进行扩张;1995—2000年,填充式、边缘式受到政策限制,飞地式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途径;2000年以后,飞地式扩张大幅锐减,填充式扩张显著增强,建设用地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是驱动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因素,城镇人口的激增也加速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未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重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并推行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8.
厦门市交通主干道绿化带结构及其减噪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种类结构调查以及噪声测定等,分析了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结构及其减噪效果。结果表明,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可分为4种结构:单一乔木型、乔木+疏灌木/绿篱型、乔木+密灌木型以及乔木+小乔木+灌木/绿篱型,带宽多在4~10 m。厦门市主干道绿化带总体减噪能力为0.93~12.96 dB,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超标治理率达70%。绿化带减噪能力y(dB)与带宽x(m)呈显著的线性关系:y=1.2251x+0.2416(R2=0.8603);绿化带的附加衰减与总衰减亦呈显著正相关:y=0.4535x+0.2698 (R2=0.9242),噪声的附加衰减主要受绿化带结构的影响,上述四种结构对噪声附加衰减平均值分别达0.93、2.25、4.43和6.72 dB。绿化带的宽度和结构均是影响其减噪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9.
14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农地、果园、林地和草地0~20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和全氮(TSN)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SOC含量平均值为7·56g·kg-1,TSN平均值为0·71g·kg-1.其中,农地SOC和TSN平均值分别为4·67和0·48g·kg-1,且梯田较低,川坝地较高.与农地相比,果园SOC(4·33g·kg-1)和TSN(0·46g·kg-1)平均值略有降低,草地较高.林地SOC和TSN平均值较农地高117·7%和89·4%.该区SOC和TS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9·7%和58·4%,以林地最大(62·8%和54·5%),草地和农地次之,果园最小(18·0%和22·9%).土壤C/N依果园、农地、草地和林地的顺序递增.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和TS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1).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农田建设和果园建设对SOC和TSN积累作用不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明显促进了SOC和TSN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