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5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早产组,同期收治的8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新生儿出生后3 d、3周的粪便,比较2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根据早产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不同分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结果(1)出生3 d,早产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79、3.521,均P<0.05);(2)出生3 d,胎龄34+1~36+6周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显著高于28~30周组、30+1~32周组和32+1~34周组(q=9.653、6.476、4.848和8.796、8.008、6.277,均P<0.05);(3)出生3 d,体质量>2 000 g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显著高于≤1 500 g组(q=5.601和4.593,均P<0.05);(4)不同出生体质量、胎龄的早产儿,出生3周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7和2.326,均P>0.05)。结论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出生后细菌定植出现延迟且多样性差,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低、定植延迟的可能性更大,出生3周后其肠道微生态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称《学报》)一直秉承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2020年度共有411位审稿专家为《学报》审稿,他们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本刊的学术质量。有作者向我们反映,每次投稿,都能收到编辑部的建设性意见,使他们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提高了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受益匪浅。近几年《学报》的投稿量在持续增加,2020年增加幅度更大,同时也加大了审稿专家的工作量。在此,编辑部谨向所有的审稿专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以下为审稿专家名单,其中审稿3篇以上、审稿认真的专家被评为优秀审稿专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 2021年1月  相似文献   
83.
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季食性和食物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野外调查在7条样线上共收集228堆麋鹿粪便,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麋鹿冬季食物来源于14科51种植物,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23.09%)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17.58%)为最主要食物,其次为盐地碱蓬(Suaeda salsa,6.50%)、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5.36%)、獐毛(Aeluropus sinensis,4.90%)、苇状羊茅(Festucas arundinacea,3.83%)、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3.45%)、碱蓬(Suaeda glauca,3.27%)、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3.12%)、黑麦草(Lolium perenne,2.60%)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2.60%)。麋鹿冬季食物以草本植物为主(96.73%),极少采食木本植物枝叶(3.27%)。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基本满足麋鹿越冬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84.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如何保持并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动态平衡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加突出,农田土壤固碳及提高氮效率成为各界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对土壤固碳及氮素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固持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影响机制,对于正确评价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气候、土壤及种植制度等条件不一致,关于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结论不一。阐述了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分解排放(如CO2和CH4)、氮素变化及其矿化损失(如NH3挥发、N2O排放与氮淋失)和碳氮素相互关系(如C/N层化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机理。尽管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已进行30 多年,但在土壤有机碳与氮素方面与国外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与氮素利用的影响机制,碳素和氮素在土壤-植株-大气系统中的转移变化,及结合农事管理等综合评价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很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保护性耕作在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氮素利用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1)在定位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机制;(2)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结合环境保护与土壤可持续管理对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固碳及氮素高效利用的系统评价研究;(4)加强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氮效应的宏观研究,合理评价保护性耕措施下对农田碳、氮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85.
周亚纯 《化石》2013,(4):23-3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实施医疗质量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具体方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分级常态化医疗质量巡查制度,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监控,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力,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7.
就卫生部下发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与《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在医院管理系统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法,结合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从手术分级目录建立、科常用手术名称维护、医师分级维护与审批、手术申请与变更、手术分级与手术编码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将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为促进医院手术规范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8.
从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与内涵出发,阐述了加速康复外科在医疗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指出这一理念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节约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同时,剖析了加速康复外科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并结合医院实践探讨了加速康复外科推广应用的策略,对于探索以新理念新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Long-term endurance training or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confirmed not only to improve physical performance, but to bring about an obvious beneficial effect on human health;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this effect is not clear. The most studied health adaptations in skeletal muscle response to endurance exercise are increased muscle glycogen level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fiber type transformation toward oxi- dative myofibers, and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content/function. Mitochondria are dynamic organelles in eukaryotic cells critical i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disease occurrence. The mitochondrial life cycle spans biogenesis, maintenance, and clearance. Exercise training may promote each of these processes and confer positive impacts on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le and metabolic functions.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regula- tion of these processes by endurance exercise and discussed its potential benefits in health and disease. We presente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exercise training potentiates not only the biogenesis of mitochondria but also the removal of old and unhealthy mitochondria through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   
90.
??????? 目的 探索与实践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新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引用追踪方法学从患者角度及检查者角度对临床护理质量与管理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300例的个案追踪和15例的系统追踪发现,从患者的原话出发可真实了解其就医体验和质量安全问题,由此进行的整改让护理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结论 追踪方法学的有效运用将促进护理管理创新及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