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李朝婵  钱沉鱼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2018,38(13):4909-4916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2.
四川常绿杜鹃亚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常绿杜鹃亚属一新种何明友,胡琳贞,张家藻,刘绍龙,李文荣,朱荃,李勇(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64)关键词杜鹃花属,黑竹沟杜鹃,新分类群ANEWSPECIESOFSUBGENUSHYMENANTHESFR...  相似文献   
133.
夜蛾科卵的分类(鳞翅目)(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筝  丁传生 《昆虫学报》1995,38(1):97-102
本文记述了12种夜蛾的卵。 从不同方向的电镜像片显示出他们的形状和被用作分类的特征,包括精孔区的形态特征,纵脊和横道的状况,气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小室的形状和表面结构,以及腹面的细微构造。  相似文献   
134.
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相似文献   
135.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自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 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id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古老性状的类群的现代适生地,认为中国西南至中国中部最有可能是杜鹃属植物的起源地,始祖类群起源的时间会是在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讨论了杜鹃属在第三纪至第四纪向北半球北部的传布,向亚洲西南、亚洲东南和向东亚的传布以及向大洋洲的传布。从杜鹃属在全球传布的现象和途径,看来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时间和窨历史对植物繁衍、传播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并受制于植物种系自身具有的遗传性和对环境强烈变化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6.
珍稀植物华顶杜鹃的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珍稀植物华顶杜鹃的种子萌发试验丁炳扬何耀华缪晶黄涛(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THEGERMINATIONEXPERIMENTOFTHESEEDSOFRHODODENDRONHUADINGENSEDingBing-yangHeYao-h...  相似文献   
137.
豚鼠急性缺氧窒息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姜伟张敬人江平汪磊(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ion,DPOAE)是诱发性耳声发射中的一种,其来源于耳蜗已被研究者证实,为...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仅从实用角度出发,通过应用示例给出根据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家畜数量性状选择的C语言程序,为实际选种提供方便。 Abstract:By using of instance,this paper gives C program about animal selec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normal distribution,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practic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9.
杏仁核内注射CCK—8抑制胃运动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明  苏海灵 《生理学报》1997,49(5):569-574
应用脑核团内微量注射和核团电刺激方法,观察杏仁基底内侧(BMA)对胃运动的影响,分析BMA与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的机能联系。结果如下:(1)双侧BMA内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50ng/lμl),出现胃内压(IGP)和胃运动频率(GMF)显著下降(P〈0.01)。(2)BMA内注射CCK-A受体阻断剂[L364,718](100ng/lμl)或CCK-B受体阻断剂[L365,260]  相似文献   
140.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由于种间变异大、过渡特征丰富,其分类鉴定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该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对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麻花杜鹃亚组(subsect. Maculifera)的11种3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麻花亚组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结果显示:麻花杜鹃亚组植物上表皮表面平滑或粗糙、无表皮毛,具有条状、分枝状或短杆状初级蜡质纹饰;下表皮表面有或无分枝状蜡质纹饰,少部分具有表皮毛,不具有指状或乳状突起、亦无腺体;气孔器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外拱盖表面粗糙或光滑,周围无间断的条形突起环绕。研究表明,麻花杜鹃亚组植物叶片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多样性,可为麻花杜鹃亚组植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补充形态学依据。依据本研究观察结果对麻花杜鹃亚组进行了分类检索,并讨论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该亚组近缘物种和种下类群研究中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