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37篇
  16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鹏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22,41(2):281-290
液态发酵条件下,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比较了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8985和里氏木霉T.reesei QM9414产纤维素酶的能力。8985发酵12 h开始产生纤维素酶,36 h时酶活达到产酶峰值的50%,此时QM9414尚未诱导产酶。测定8985发酵84 h时上清液中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1.06、3.62、1.80和6.67 IU/mL,分别是QM9414上述酶活的1.72、1.70、6.35和1.12倍。8985滤纸纤维素酶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5,反应温度50℃,在Fe3+(≤4 mmol/L)和Cu2+(0–10 mmol/L)存在条件下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13.
岩生珠子木(Phyllanthodendron petraeum P.T.Li)和圆叶珠子木(P.orbicularifolium P.T.Li)均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种,二者曾被认为基于叶片质地与形状、叶脉特征、花盘腺体形状以及花柱开裂程度等一系列形态特征可进行区分,然而基于近年来查阅大量标本和野外考察工作认为二...  相似文献   
14.
谢鸿宇    谭韵静  胡安焱  林凯荣 《生态学报》2008,28(5):2232-2232~2236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废纸浆在全球造纸浆中比例不断提高,原有的纸张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原木浆纸的木材消耗量为计算基础--需要改进.通过分析纸浆结构的变化、纸浆与纸的关系、纸浆耗木量、废纸成浆率等,定量地表征了废纸回收对纸张木材消耗的影响,得出1t纸消耗的木材应为3.879 m3而略小于原来的4 m3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纸张的生态足迹,得出1t纸的生态足迹为2.569 hm2森林.  相似文献   
15.
An invasive new biotype of the tomato/potato psyllid (Bactericera [Paratrioza] cockerelli [Sulc.]) (Homoptera: Psyllidae) recently has caused losses exceeding 50% on fresh market tomatoes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 Despite these extensive losses,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threshold levels at which populations must be suppressed in order to prevent economic losse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therefore designed using combinations of two common tomato cultivars (QualiT 21 and Yellow Pear), five pest-densities (0, 20, 30, 40 and 50 nymphs/plant), and three feeding-duration (5 days, 10 days, and lifetime) treatments to tes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est density, feeding period, and cumulative psyllid-days to establish economic threshold levels for psyllids. The cultivars differed considerably in their response to the toxin injected by the psyllid nymphs. ‘Yellow Pear' plants could recover from feeding by up to 40 nymphs for as long as 10 d, whereas ‘QualiT 21' plants were irreparably damaged by densities of 20 nymphs feeding for only 5 days. On ‘Yellow Pear', all plant measurements such as the number of yellow leaves and plant h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rrelated with cumulative psyUid-days than with either pest density or feeding duration. On ‘QualiT 21 ', all plant measurements other than the number of yellow leaflets and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rrelated with pest density than with feeding duration or cumulative psyUid-days, and pest density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psyUid damage. Potential reasons for the variable responses between cultivar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syllid sampling an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肥因子对胡杨幼苗生长权衡和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当年生胡杨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水平的水分和养分单因素控制盆栽试验,探讨土壤水肥因子对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权衡和木质化的影响,以明确胡杨生长过程中以及种子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1)当年生胡杨幼苗生长权衡主要体现在生物量的分配策略上,而主根长/高度没有显著差异。(2)在连续给水处理下,干旱胁迫使幼苗根冠比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15%处理的根冠比较含水量20%和3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5%和93%;但干旱胁迫抑制了生物量的积累,含水量10%处理下生物量比15%、20%和30%处理分别显著减小53.4%、89.2%、78.6%;在断续给水处理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幼苗根冠比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15%处理的根冠比较含水量20%和3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4%和38%;连续给水和断续给水两类干旱胁迫均能明显增加幼苗根系木质化程度。(3)土壤施加氮磷均显著增加幼苗根冠比和木质化,但过量的氮肥抑制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可见,胡杨幼苗对于水肥条件胁迫敏感性与生长权衡能力是胡杨林种子更新与种群维持的关键环节,调整立地土壤水肥环境对当年生胡杨幼苗的生长定居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遗传多样性对模拟增温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路  李春瑞  田青松  杜建材  王忠武  韩冰 《生态学报》2016,36(21):6909-6918
为探究全球变暖对温带荒漠草原地上种群的遗传影响,对已经接受模拟增温处理6年的短花针茅草原4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即半灌木、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植物,应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对照处理与增温处理下的木地肤、短花针茅、细叶葱、猪毛菜4种植物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11.32%,11.32%;40.83%,39.91%;14.29%,13.10%;19.85%,19.1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0274,0.0259;0.0812,0.0899;0.0131,0.0084;0.0506,0.0456。Shannon's信息指数值(I)分别为0.0447,0.0430;0.1354,0.1466;0.0267,0.0182;0.0811,0.07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4种植物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实验处理内部,木地肤为85.03%,短花针茅为66.35%,细叶葱为70.00%,猪毛菜为66.52%;增温处理间的变异分别占-2.81%,-5.47%,-3.60%,2.53%(P0.05)。4种植物增温处理与变异程度之间在统计学上并无相关性。研究表明虽然短时间的模拟增温并不足以使4种生活型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相对于3种多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猪毛菜更容易受到增温影响。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对增温具有不同的遗传响应。  相似文献   
18.
Trichoderma harzianum及其近缘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choderma harzianum是木霉属内最常见的一个“集合种”。本研究对来源不同的T.harzianum及其相似种的46个菌株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将其ITSl—5.8S—ITS2序列与来自EMBL的参考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此外对其中的18个菌株进行了RAPD多态性分析,试图明确T.harzianum的多样性以及与其相似种之间的关系。ITS结果表明,T.harzianum及其相似种可分成2个群(A、B):A群由T.hamatum、T.asperellum、T.at-roviride、T.koningii和T.viride组成,并形成2个分支,表明T.viride和T.koningii、T.atroviride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T.hamatum、T.asperellum较远;B群由T.spirale、T.hamatum、T.inhamatum、T.harzianum和T.anam。Hypocrea vinosa组成,并形成6个分支。T.inhamatum可分成2个群(Ti1、Ti2)、T.harzianum至少可分成5个群(Thl、Th2、Th4、Th5、Th6)。结果还表明T.hamatum的遗传差异较大,T.hamatum的模式菌株归属于A群,而其他的T.hamatum的菌株归属于B群。RAPD结果与ITS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木霉T6木聚糖酶固态发酵中试生产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吴克  蔡敬民  吴茜茜  张洁  邹晓徽  潘仁瑞 《生物技术》2001,11(2):47-48,F003
木聚糖酶 (XylanaseEC .3.2 .1 .8)是一类重要的木糖苷键水解酶 ,对于降解半纤维素起着重要作用[1,2 ] 。该酶在工业上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饲料工业上 ,该酶可以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3 ] ;在食品工业上 ,该酶的水解产物寡木糖是一类保健食品[4] ,还可用于制备食品增稠剂和澄清果汁 ;在制浆造纸工业上 ,纸浆经过木聚糖酶处理后 ,可降低卡伯值 ,减少含氯漂白剂用量[5 6] ,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国外对木聚糖酶的研究起步较早 ,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商品化生产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也有对该酶生产的研究 ,但未…  相似文献   
20.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