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西北部森林动物危害控制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北部森林动物危害控制研究动态张知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动物危害控制,森林生态系统,免疫不育,美国1危害状况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是美国西部的重要森林基地。松树(Pinusponderosa)、雪杉(Pseudotsugat...  相似文献   
32.
肥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肿瘤等有明确的关系。目前对肥胖的治疗尚处于探索时期,1994年发现的苗条素(leptin)仍然是争论的一大焦点。本文综述介绍了肥胖的流行、病因、危害与治疗,并对苗条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肥胖的概貌、基础研究进展以及部分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33.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砍伐以及森林、草地转变成农田对于碳循环的影响,阐述了可能引起全球“未知汇”现象的重要原因,强调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应充分重视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包括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利用方式的改变(森林转化为人工林或农田,草地转化为农田、退耕还林草等)所引起的碳库类型转换的增汇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并指出了建立统一观测方法与规范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  相似文献   
34.
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介绍了蝗虫灾害发生的特点与发生动态,分析了蝗虫害害形成和再猖獗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黄河流域和广大特区蝗虫灾害特点,提出了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研究建议与生态学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5.
影响水稻纹枯病流行,危害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连作早稻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有关的因子,即品种、施氮肥量、气象因素、为害损失、发病时间、病情程度及药剂等作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和危害损失程度上的差异;施氮肥量与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气象因素中以日均温和雨日频率与病害流行速率关系密切;发病时间与为害损失率相关性不明显,药剂防治效果与控病时间、病情基数有关.  相似文献   
36.
针对长江中游棉区棉花多虫复合危害问题,设计了6种害虫4种组合的复合危害系统.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多种害虫对棉花的侵害及其间的互作效应.通过多种害虫对棉花产量和品级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分析,认为当多虫复合危害时,害虫间的相互作用就其对作物的侵害而言,表现为增强效应和减弱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两红”(棉红铃虫和朱砂叶螨)复合危害动态防治指标,经验证、示范及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室内模拟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上生物群区及其过渡带的位置与面积进行了判定,并预测了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生物群区及过渡带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东北样带内的生物群区和过渡带可由基于气候数据和Ho1dridge方法的数量模型较确切地判定出,与实际调查的结果吻合较好。在未来气候变化下,过渡带面积呈扩大化趋势;森林区对降水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草原区地理分布位置变动很大,但其相对面积变化较小;荒漠灌丛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38.
<正>全球变暖、人为灾害等等导致高原湿地退化,而气候变化在高原上的超前和显著表现使得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着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巨大的胁迫压力。蒙新高原的湖泊退化最为严重;在云贵高原,污染和富营养化是较为严重的问题,滇池尤为典型。高原湿地生活着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着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稀动植物,有着独特的景观资源。其拥有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是  相似文献   
39.
<正>你可能不知道:1.1880—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而1951—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升温速率更是1880年以来升温速率的两倍,加上全球降水异质性增强,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中国地处地球环境变化速率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天气气候条件年际变化很大,气象灾害频发,自然与农业生态系统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影响剧烈。总之,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与海岸带、重大工  相似文献   
40.
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不断增多和加重,因此在管理策略方面应该建立长期的防控机制,应以有害生物及其寄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依据外来有害生物、寄主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维护、恢复、建立森林生态平衡为目的,实施综合控制策略,从检疫、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形成针对有害生物的有效管理和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