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1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87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的理想对象,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由于其在通体透明的幼鱼阶段只有天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因此利用斑马鱼研究天然免疫具有许多优势,且能避免获得性免疫的干扰。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过程,是天然免疫的重要部分,可通过Toll样受体或黏膜免疫系统等参与对细菌的应答。目前,对斑马鱼自身发育需要及清除母体残留物所进行的自噬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最近细菌感染斑马鱼的体内自噬研究模型已成功构建,这对体内异源自噬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α干扰素,包括长效干扰素——聚乙醇化α干扰素(PEG-IFNα),是临床用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但干扰素治疗通常只能在有限的患者中获得完全应答。目前干扰素治疗应答相关指标预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远未令人满意,因此继续寻找潜在的与干扰素疗效预测相关的分子标记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与干扰素治疗疗效的关系,本研究采用RocheNimbleGen人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芯片(MeDIP-chip)技术,分析20例不同干扰素疗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谱差异,并利用MeDIP-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eDIP-qPCR)检验部分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快速应答组相比,无应答组中有588个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即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节通路、肝脏代谢相关通路等。MeDIP-qPCR验证与芯片结果的一致性超过80%。本研究为探讨差异甲基化基因在干扰素应答中的作用及发现潜在的预测干扰素疗效的血液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耻垢分枝杆菌属革兰阳性腐生菌,具有快速生长,无致病性,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高度同源、细胞结构相似等特点,较多应用于分枝杆菌感染及相关免疫学研究,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实验模型。同时,其在非分枝杆菌感染及其他相关免疫研究中也有拓展性的应用。本文就耻垢分枝杆菌在感染与免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4.
For antiviral signaling mediated by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 (RiG-I)-like receptors (RLRs), the recruitment of cytosoUc RLRs and downstream molecules (such as TBK1 and IKKε) to mitochondriaL platform is a central event that facilit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host antiviral state. Here, we present an example of viral targeting for immune evasion through spatial isolation of TBK1/IKKε from mitochond riai antiviral platform, which was employed by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a deadly bunyavirus emerging recently. We showed that SFTSV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s functions as the interferon (IFN) antagonist, mainly via suppressing TBK1/IKKε-IRF3 signaling. NSs mediates the formation of 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ies (IBs), and the blockage of IB formation impairs IFN-inhibiting activity of NSs. We next demonstrate that I Bs are utilized to compartmentalize TBK1/I KKε. The compartmentalization results in spatial isolation of the kinases from mitochondria, and deprived TBK1/IKKε may participate in antiviral complex assembly, leadingto the blockage of lFN ind uc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role of viral I Bs as virus-built'jail' for imprisoning cellular factors and presents a novel and likely common mechanism of viral immune evasion through spatial isolation of critical signaling molecules from the mitochondrial antiviral platform.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经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45例,分别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相对于PN组,EN组患者术后营养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EN比PN更能改善肝癌病人术后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对C57BL/6小鼠肺癌移植瘤生长、COX-2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影响,探讨塞来昔布对C57BL/6小鼠肺癌移植瘤淋巴管生成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于C57BL/6小鼠左侧腹股沟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塞来昔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观察荷瘤小鼠生存状态,瘤体积变化,种瘤42天后牺牲小鼠,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COX-2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结果:Western blot半定量显示:塞来昔布高、中剂量组COX-2的表达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微淋巴管密度计数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程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淋巴转移,可能与下调COX-2的表达,阻遏了淋巴管生成的信号通路,抑制微淋巴管生成有关,该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PBRM1 和P21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 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 行PBRM1和P21 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1 和P2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1 和P2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1 和P53 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 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1 和P21 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PBRM1 和P21 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 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医学技术、放射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广泛应用,当今世界核武器、核电站泄漏等事故偶有发生,以及人类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各类肿瘤病人接受放疗,人类生活圈四周充满的是多种放射线。电离辐射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而且也对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因此对辐射的防治极为重要,加强对辐射的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辐射导致的免疫损伤及其引发的免疫功能障碍,是核辐射、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事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至今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探讨了辐射免疫损伤效应和机理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辐射免疫损伤防护措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和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有效地识别表达CD19+CD56-的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BD,FACSCalibur)检测44例MM患者浆细胞以及25例健康骨髓捐献者正常浆细胞膜上的抗原表达。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结果。细胞膜表面抗原表达率大于20%定义为表达阳性。阳性率为表达阳性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所占百分比。结果:44例MM患者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97.72%(43/44)、CD38+:100%(44/44)、CD56+:63.64%(28/44)、CD19-:84.09%(37/44)、CD200+:77.27%(34/44)、CD28+:38.64%(17/44);25例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100%(25/25)、CD38+:100%(25/25)、CD56-:100%(25/25)、CD19+:96%(24/25)、CD200+:0%(0/25)、CD28+:0%(0/25)。在44例MM患者中,9%(4/44)患者表达CD19+CD56-,利用CD200检测4例表达CD19+CD56-的患者,有3例患者伴有CD200阳性表达,可与正常浆细胞鉴别。结论:CD200有利于鉴别表达CD19+CD56-MM恶性浆细胞与正常浆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荷人膀胱癌 SCID 鼠人化复合型的方法,为在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肿瘤 SCID 鼠型检测重组 BCG 的免疫刺激和免疫保护中打下基础。方法: 经 SCID 鼠腹腔内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 于接种后 4 周检测 SCID 鼠体内人免疫细咆水平(IgG 和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及脾脏重量, 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 型组 100% 成 瘤,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 检测 SCID 鼠血中人 IgG 均一定水平存在,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人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在鼠血及脾中均有表达, 而对照组均未检出(P<0.05); 4 周鼠脾重平均(178.9± 45.2)mg。较对照组(40.6± 14.8)mg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化荷人膀胱癌 SCID 鼠 型, 较好地拟人浸润性膀胱癌体内生物学特性,是膀胱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