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7篇 |
免费 | 687篇 |
国内免费 | 2069篇 |
专业分类
78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247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65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278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两株登革2型病毒5′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我国两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untranslated region,UTR) ,分析二级结构差异与毒力变化的关系 ,分别从 D2 - 0 4、D2 - 44株感染的 C6/ 36细胞及鼠脑中提取总 RNA.以该 RNA为模板 ,利用 RACE法 ,分别扩增了 D2 - 0 4、D2 -44株的 5′和 3′末端 c DNA片段 .将其分别与 p GEM- 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测定上述 c DNA插入片段的序列 .用 RNAdraw软件预测 D2 - 0 4、D2 - 44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D2 - 0 4、D2 -44株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分别有 96和 454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编码区 59位 C(D2 - 0 4 )→T(D2 -44 ) ,使 D2 - 44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 ;3′端非编码区有 1 5个核苷酸不同 ,其中 T(355)→ A,T(32 6)→ G引起了所在位置二级结构自由能变化 ,且分别位于两个保守序列区 (conserved sequence,CS)CS1、CS2 A.这些位点变化可能与毒力有关 . 相似文献
102.
通常人们常说的血型,是根据血液中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而划分的。输血时经常提到ABO血型系统,它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A、B、O和AB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它的抗体一旦结合,就会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反应,所以输血一定要注意血型相配。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自主创建的Rf3近等基因系不育群体(P)s和可育恢复系群体(Pf)为试材,采用改进的双向(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技术,对苗期、成株期叶片细胞总蛋白进行分析,分离到在Pf遗传背景下一特异蛋白质RRPⅥ,分子量为30.8kD,等电点为5.0,该特异蛋白质点的出现与消失可能与玉米CMS-S的育性恢复有一定关系,对其纯化分离将为Rf3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和进一步了解玉米质核互作不育表达模式的分子机制。讨论了采用2D-PAGE技术在玉米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优化以及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4.
根据中国对虾蜕皮抑制激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中国对虾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等技术分别得到3个扩增产物:NP1、NP2和NP3,长度分别是540bp、601bp和826bp。NP1和NP2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NP3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序列分析表明,NP1、NP2和NP3是中国对虾Ⅱ型CHH家族神经肽的基因片段。NP1、NP2和NP3的外显子分别与斑节对虾的神经肽Pem-SGP-C2、Pem-SGP-C1及中国对虾FenchMIH的mRNA相似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91.5%、92.8%、88.9%。由此可以推测NP3是中国对虾MIH的基因序列,NP1和NP2为新发现的两种中国对虾Ⅱ型CHH家族神经肽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05.
106.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具合影个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事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以可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 相似文献
107.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T 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 ,扩增出抗体VH 和VL 基因 ,连接成ScFv基因 ,并将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XScFv 2E3。经序列分析证实 ,VH 和VL 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 ,基因全长为 726bp ,编码 242个氨基酸。随后将其定向克隆于表达载体pHOG21,转化至大肠杆菌XL1 BLUE筛选出表达菌株XL1 BLUE(pHOG 2E3)。经ELISA和SDS PAGE分析表明 ,在20℃用IPTG诱导培养时 ,表达的ScFv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25 %。并且ScFv基因表达产物能够中和α毒素的磷酯酶C活性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扼要回顾和评述了雄性生殖单位的发现、意义和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9.
目前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条件致病的铜绿假单胞菌生产获得,从而影响工业应用。为了开发一种相对安全的鼠李糖脂生产菌,将带有不同强度组成型合成启动子的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Rhamnosyltransferase gene,rhl AB)以单、中、高3种拷贝数分别在大肠杆菌ATCC 8739中异源表达,实现了不同产量的鼠李糖脂异源合成。对rhl AB基因和rha BDAC基因簇(TDP-L-鼠李糖合成的基因簇)进一步利用合成启动子进行组合调控,筛选获得了最优生产鼠李糖脂工程菌——大肠杆菌TIB-RAB226。对大肠杆菌TIB-RAB226进行发酵温度优化,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24.3 mg/L,是优化前的1.17倍。通过分批补料发酵,12h时鼠李糖脂产量达到209.2 mg/L。对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检出相对含量变化的5类质核比不同的鼠李糖脂同系物。本研究可为异源合成产鼠李糖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泸型酒酒醅中梭菌(Clostridia)群落的演替规律,探讨梭菌群落在酒醅发酵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发酵时间泸型酒酒醅中梭菌丰度变化;通过梭菌16S r RNA基因序列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揭示梭菌群落演替规律,并运用LEf Se分析找出标志性OTU;通过PICRUSt分析对梭菌功能组成进行预测。【结果】泸型酒发酵过程酒醅中梭菌的生物量在发酵14 d上升至最高(3.46×10~7 copies/g),梭菌占总细菌的相对丰度在发酵20 d达到最高(6.67%);对梭菌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发酵7 d的酒醅梭菌群落结构显著区别于其他发酵时间,主要体现为存在17个标志性OTU,其中大部分分类学地位尚不明确;PICRUSt分析显示梭菌主要参与氨糖与核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其次是果糖和甘露糖代谢、TCA循环、糖酵解途径、丙酸及丁酸代谢。【结论】泸型酒酒醅中梭菌的生物量和占细菌的相对丰度在发酵开始后的2-3周内逐渐达到最高,而梭菌群落的结构则在发酵1周内便发生了显著改变,并在发酵2-3周内趋于稳定。在发酵2-3周时有较多与丙酸、丁酸等风味物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酒醅梭菌中被预测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