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0篇
  免费   1477篇
  国内免费   725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133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187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358篇
  2008年   1519篇
  2007年   1310篇
  2006年   1212篇
  2005年   1117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1056篇
  2002年   1076篇
  2001年   1008篇
  2000年   821篇
  1999年   636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586篇
  1994年   680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475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425篇
  1989年   386篇
  1988年   209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154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51.
椭圆斜羽叶的解剖研究及斜羽叶的系统分类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椭圆斜羽叶(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钙质石化化石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叶肉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羽片叶脉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外始式,与现代苏铁属叶脉特征相近。羽轴维管束为“U”形,外始式木质部、梯状纹孔管胞,与现代苏铁属的羽轴维管束相似。根据上述特征,目前可将斜羽叶属归入原始苏铁类植物。但是,如果斜羽叶的生殖器官同 Noeggerathia 一样,为异孢型孢子囊穗,则斜羽叶可能为一种与苏铁类起源有关的原裸子植物。  相似文献   
52.
横断山地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兰科在横断山地区是维管束植物中的大科之一,共有91属,363种及9变种。 4属为我国特有属,其中1属为本地区所特有;155种及9变种为我国特有种。 其中69种及5变种为本地区所 特有。本文对属、种进行了分析,并对全部种的分布格局作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本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本文从兰科植物属、种的分布提出了四川峨眉山是东亚植物区中划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的一个重要的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拉拉藤属(茜草科)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4.
55.
浙江省薯蓣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56.
表土中松属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57.
棉花体细胞胚发生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8.
水势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势ψ是热力学处理生物圈水分关系的基本概念,有利于阐明植物生长中水分的有效性、有效量和补给率问题,便于水分生理的系统分析。水势概念在1941年由汤佩松和王竹溪两先生共同提出。50年代开始,在国外广泛使用。国内约在70年代,在植物生理、土壤及气象等学科中开始使用。但由于是不同学科和作者引用的,多未从热力学基本概  相似文献   
59.
<正> 对昆虫摩擦发声器装置的研究虽始于两个多世纪前,但只是在本世纪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先进研究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由于电子显微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发现并细致地研究了越来越多的昆虫摩擦发声器装置,并开始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分类学价值。本  相似文献   
60.
叶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子刚  张蕴华 《昆虫知识》1990,27(6):346-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