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90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7,8二氢-8-氧鸟嘌呤(7,8-dihydro-8-oxoguanine,8oxoG)是一种常见的DNA损伤碱基。由于8oxoG能够与腺嘌呤配对,在DNA中的8oxoG被修复之前进行复制,DNA将会产生GC→TA的突变,从而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目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是修复DNA中8oxoG的经典途径,其中8oxoGDNA糖苷酶(8-oxoguanineDNAglycosylases,OGG)是启动BER途径的关键酶。研究发现,OGG能够识别和切除DNA中的8oxoG,从而阻止细胞内GC→TA突变的积累。目前,OGG分为3个家族:OGG1、OGG2和AGOG (archaeal 8oxoG DNA glycosylase),广泛分布于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古菌基因组的序列表明,它们至少编码一种OGG。目前,对源自细菌和真核生物的OGG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极端嗜热古菌OGG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综述了极端嗜热古菌OGG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梨小食心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对LED光的趋性及果园利用LED光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效果,为开发基于梨小食心虫趋光行为的新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对不同波长的4种LED光及白光的趋性及暗适应时间、性别、日龄和光照强度对趋光性的影响,进一步调查了LED光对田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520 nm的绿光趋性最强。1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3.0 h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表现为"抛物线形",以暗适应2.0 h时趋光性最强,并显著高于其它暗适应处理时间。在550、650、750、850 lx光照强度下,以650 lx光强时的趋光性最强。田间诱捕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LED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均不理想,不适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83.
为研制抗血吸虫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探讨了抗血吸虫SjGST-32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增强效应及免疫应答特征。将日本血吸虫DNA疫苗VR1012-SjGST-32与重组蛋白疫苗rSjGST-32分别在第0、2和4周免疫小鼠,在第6周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45 d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检卵率以及检测肝脏病理变化,观察免疫保护效果;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T细胞增殖反应和抗原特异性CD4+IFN-γ+、CD4+IL-4+和CD4+IL-10+的数量,探讨免疫应答特征。结果显示,DNA初免-蛋白加强的联合免疫组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免疫组,显著提高了减虫率(42.3%)和减卵率(59.6%),并且能够显著减轻血吸虫虫卵对肝脏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发现,DNA疫苗和蛋白疫苗联合应用增强了机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抗体IgG滴度以及抗原特异性CD4+IFN-γ+的产生。这些研究为新型血吸虫疫苗的优化设计和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探讨了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NOD/SCID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修复作用.将雄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治疗组.B组和C组小鼠全腹接受5 Gy 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照射后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小鼠移植MSCs.于移植后第15天取小鼠空肠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SCs在受损肠道的定植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小鼠,病理切片显示小肠黏膜得到修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SCs可定植于辐射损伤的肠道,并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SMA.MSCs移植入肠损伤的小鼠体内后可在受损肠道定植,并向间质细胞分化,参与辐射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5.
基于FMEA和POSSUM评分的手术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 研究建立手术风险评估的架构,以正确决策手术时机。方法 采用用于计数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POSSUM)评分原理进行分层计分,同时引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手术可能发生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及发生可能性及风险因素的影响度3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 建立了手术前风险预警机制及手术评估架构,利用评估架构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200例80岁高龄的手术病人进行了术前评估,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2009年同年龄的手术病人的并发症下降了10.45%。结论 在手术前对手术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可以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 目的 分析和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研究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抗菌药物用药信息,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降低至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至4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至42.48;I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降低至32.1﹪。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浸提液处理后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5代浸提液作用下,50 mg·mL-1的西芹种子乙醇、丙酮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相比,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50 mg·mL-1的西芹种子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在1~3代培养过程中,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在4~5代培养过程中,与其对照相比,抑制菌落生长的差异不显著;用各代经西芹不同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接种到黄瓜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于1周开始发病后调查病情,西芹种子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由第1代的26.7%、20.8%和22.5%降为第5代的17.5%、3.3%和18.3%;3种浸提液与其对照相比,其病情指数也表现降低,其中,乙醇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接种至第5代时,乙醇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3%,病菌毒力的致弱作用最强.综上所述,西芹种子浸提液不但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且还能弱化病菌的毒力.实验通过浸提液的连续处理获得了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88.
四种冬季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0种耐低温的水生植物构建4种植物组合,研究了冬季低温环境下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1[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 Hybrid)*羊蹄(Rumex japonicus)+金叶“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Ogan”)+反曲灯心草“蓝箭”(Juncus inflexus“Blue Arrows”)]4种植物均能在试验富营养化水体中茂盛生长,且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8%、52.2%、32.4%和70.1%;组合2[常绿水生鸢尾+羊蹄+金叶“金钱蒲”+大苞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4种植物也都能在试验富营养化水体中存活,并且有一定量的生长,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4.2%、58.5%、34.6%和67.8%;而未种植物的对照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0.0%、25.9%、27.3%和64.5%;组合1和2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组合3和组合4中由于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和三穗薹草(Carex tristachya)等植物长势较差,仅对NOx-N具有较明显去除能力,对其他指标去除效果不明显.通过这些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特性和对营养元素的去除能力,发现冬季组合1和2的净化效果较好,是低温条件下适宜的浮床植物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89.
韦慧娜 《蛇志》2013,25(2):233-234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在留置双J管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1~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5例留置双J管术后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有目的 地对患者进行远期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通过及时电话回访指导,85例患者均能掌握正确的活动及饮食方法,无出血,无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能及时回院拔管,效果满意.结论 电话回访可建立医护患之间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促进医院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巩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0.
吴娓星  龚旭初 《蛇志》2013,(4):436-438
目的探讨蝮蛇咬伤患者的局部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4~11月收治的621例蝮蛇咬伤患者的局部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21例蝮蛇咬伤病人中,痊愈618例(99.52%),无效3例(0.48%)。结论正确的局部处理,是促进局部排毒解毒,缓解局部症状,防止和减少蛇毒对全身中毒性损害的关键,也是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