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90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比较可视软性喉镜与光棒用于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60例高位颈椎骨折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可视软性喉镜组(U组)和光棒组(G组)各30例。术前所有患者颈托固定,U组使用UE可视软性喉镜行气管插管,G组使用光棒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口咽部并发症、插管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ME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气管插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U组气管插管时间较G组插管时间长(P0.05);U组和G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插管后即刻G组患者MAP升高较U明显(P0.05);与U组比较,G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的HR升高较明显(P0.05);U组患者口咽部并发症较G组少;两组患者插管后SSEP及MMEP与插管前相比无阳性改变。结论:可视软性喉镜较光棒需要更长的气管插管时间,两者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均较高,但可视软性喉镜插管期间循环波动较小、术后口咽部并发症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院烧伤科(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紫草油覆盖创面)与研究组(40例,给予壳聚糖护创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瘢痕生长及不同时期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8.45±4.64)及瘢痕生长评分(3.23±1.12)均低于对照组(22.45±5.23、5.34±1.23),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21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4 d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患者治疗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菌,减少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颌骨囊肿经传统刮治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5,传统刮治术)和B组(n=45,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A组的84.44%(38/45)(P0.05)。B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情绪、外貌、味觉、疼痛、唾液、咀嚼等项目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刮治术治疗相比,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在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作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将120个纤维桩分为对照组、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每组40例。对照组纤维桩表明不给予任何处理,喷砂组给予氧化铝砂粒持续喷砂粗化处理,过氧化氢酸蚀组给予10%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均包埋于纤维桩道预备好的离体牙内,采用相同树脂制备成核,行全冠修复与黏固,再模拟口腔内部环境给予样本牙冷热循环处理,经相同环境加载后,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获取样本牙抗折裂强度数据。对比三组离体牙样本体型数据、离体牙断裂方式、抗折裂强度,对三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定期随访,统计三组修复体断裂率,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法分析三组的生存状况。结果:三组的离体牙样本关于牙齿长度、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及颈部近远中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离体牙抗折裂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牙齿折裂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0%(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生存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磨牙修复过程中,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均能提高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生存状况,且两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离体牙样本的断裂方式和抗折裂强度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远期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孔镜组(108例)和开窗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 ability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最后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降低数值。结果:(1)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切口长度均小于开窗组,手术时间长于开窗组(P0.05);(2)术前两者JOA及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孔镜组JOA及ODI评分优于开窗组(P0.05);(3)术前两组VAS及SF-36量表(the 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SF-36评分有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孔镜组SF-36评分高于开窗组(P0.05),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个月,孔镜组椎间隙高度降低率低于开窗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效果较好,相比于开窗术,孔镜术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且远期随访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都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0.5 %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低浓度0.375 %罗哌卡因麻醉,记录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和感觉运动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的Bromage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 %(P<0.05)。两组所有患者在术后2 h、术后4 h、术后24 h的呼吸、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运动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2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与生物体的生长、内分泌和代谢等生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得到缢蛏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片段序列。通过PCR和RACE技术获得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ADRB2,其长度为1 497 bp,包括148 bp的5'UTR、191 bp的3'UTR以及1 15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5个氨基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cADRB2 m RNA在血淋巴、外套膜、斧足、鳃、肝胰腺、性腺和水管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外套膜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斧足,在水管和性腺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血淋巴、肝胰腺和鳃中的表达量最低。设计组织损伤实验,损伤缢蛏的进水管,在处理后第8小时、第24小时、第36小时、第48小时、第60小时和第72小时分别取样。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其在8 h和24 h时表达量较高,在36 h时表达量显著下调,在48 h时表达量有所上升,在60 h、72 h又有所下调。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可能参与了损伤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8.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1970-197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 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 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 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0.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镉耐受基因SpMT2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积累植物由于其对重金属具有地上部超积累以及超耐受等特性,不仅是研究植物离子转运及毒性耐受的理想模式,而且在植物修复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矿景天是近年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景天科镉(Cd)/锌(Zn)超积累植物。为鉴定其富集和耐受Cd的关键基因,笔者构建了其酵母表达cDNA文库,利用酵母的遗传互补系统筛选到一个极大提高了酵母抗Cd能力的基因SpMT2。SpMT2属于富含半胱氨酸(Cys)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家族。亚细胞定位表明SpMT2表达于酵母细胞质中,并特异地提高酵母对Cd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SpMT2的表达显著降低了酵母液泡中Cd含量,但酵母吸收的总Cd含量无显著变化。推测抗性增加是由于SpMT2在酵母细胞质中通过螯合Cd从而降低Cd对酵母的毒害。qRT-PCR分析表明SpMT2在伴矿景天的根和地上部都高丰度表达,且不受Cd诱导变化。鉴于SpMT2也定位于植物细胞质中,结合上述结果,推测SpMT2可能在伴矿景天细胞质中螯合Cd,在降低Cd毒害的同时可能还保持Cd在细胞质中的流动性,从而在Cd长途转运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