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1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8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膀胱癌相关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单位(BCAPP2Ac)新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合成抗原多肽免疫家兔获得抗BCAPP2Ac多克隆抗体及通过慢病毒感染方式获得稳定表达BCAPP2Ac的膀胱癌细胞.采用实时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BCAPP2Ac 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它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BCAPP2Ac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APP2Ac mRNA及蛋白在膀胱癌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下调;过表达BCAPP2Ac能抑制膀胱癌EJ、T24细胞的增殖, 蛋白磷酸酶2A催化结构域缺失(△PP2Ac)能逆转BCAPP2Ac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新基因BCAPP2Ac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PP2Ac结构域在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为研究肺炎链球菌假想蛋白SPD0414在肺炎链球菌(S.pn)的亚细胞定位,并初步研究其在S.pn黏附和定植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别在SPD0414的N端和C端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定位情况.用203野生菌和203△spd0414缺陷菌对鼻咽癌细胞CNE和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的黏附侵袭实验.体内实验中用203和203△spd0414滴鼻感染BALB/c,在6 h和12 h观察细菌在鼻腔和肺中的载量.结果 无论N端或C端融合的GFP都显示绿色荧光,且整个菌体都显示荧光.与203野生菌相比,203△spd0414缺陷菌对CNE和A549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滴鼻感染BALB/c小鼠,在6 h和12 h,203△spd0414在鼻腔和肺中的细菌载量也明显低于203野生菌(P<0.05).结论 肺炎链球菌假想蛋白SPD0414定位于细菌的胞质.该蛋白在细菌的定植和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以较为耐热的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石英砂培养加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式,研究了叶面喷施外源亚精胺(Spd)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质子泵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外源Spd促进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和叶面积显著增加,有效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升高,有助于提高叶片细胞质膜和液泡膜H+ -ATPase活性,但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外源Spd可显著降低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质子泵活性,从而稳定膜的结构和功能,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幼苗对高温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994.
两种常绿杜鹃亚属幼苗耐热性的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绿杜鹃亚属(Rhododendron subgenus Hymenanthes)的井冈山杜鹃(R.jinggangshanicum Tam)、猴头杜鹃(R.simiarum Hance)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叶片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sion PCR)法获得人肠道病毒71型vp1与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融合基因,构建EV71 VP1-LTB融合表达质粒并在原核系统表达。方法设计14对引物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vp1基因,以ETEC(44815)质粒DNA为模板,PCR扩增ltb基因,将vp1基因与ltb基因连接并测序,连接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BEX,构建重组质粒pBEX-VP1-LTB,转化E.coliB1221(DE3)进行表达,SDS-PAGE及W estern blotting分析其表达。电转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双歧杆菌。结果合成的vp1基因全长891 bp,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重组表达质粒pBEX-VP1-LTB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表明构建正确;目的蛋白在E.coliBL21(DE3)中获得了表达,Western blo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与EV71 VP1抗体的反应原性;电转法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入双歧杆菌。结论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成功构建了EV71 VP1-LTB融合表达质粒,并在E.coliBL21(DE3)中获得有生物学功能的VP1表达产物,重组质粒双歧杆菌转化及VP1-LTB融合蛋白的表达研究,为研制EV71分子内佐剂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以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在低氮水平下进行了水稻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鏊定评价,分析了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秸秆舍氮率和单株秸秆含氮量变幅分别为0.56%~1.85%和0.04~0.61 g,子粒舍氮率和单株子粒舍氮量变幅分别为1.28%~3.23%和0.02~1.04 g,植株舍氮量变幅为0.10~1.30 g,氮素子粒产量利用率和氮素生物产量利用率变幅分别为3.85~57.52 s/g和17.56~104.02 g/g,氮素收获指数变幅为7.05%~88.58%.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在品种闻存在较大的差异.秸秆合氮率与舍氮量、子粒含氮率与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在粳稻和籼稻亚种间没有显著差异;氮素生物产量利用率籼稻略大于粳稻,但差异不显著;氮素子粒产量利用率与氮素收获指数在粳稻和籼稻亚种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氮素子粒产量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与结实率、单株子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均呈板显著正相关;认为在低氮水平下,结实率、单株子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可以作为耐低氮与氮高效水稻种质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姜老师信箱     
蛋白质研讨班学员问:姜老师,您好!我在蛋白质分离纯化方面有两个问题想向您请教:1、工厂规模化生产蛋白(分子量约为15kDa),除了采用各种层析方式外,一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对蛋白质进行浓缩?与实验室规模的蛋白纯化相比是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转基因棉籽对SD大鼠亚慢性毒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出生6-8周的SPF级SD大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7组,分别连续饲喂含普通棉籽5%、2.5%和1.25%的饲料和含转基因棉籽5%、2.5%和1.25%的饲料以及基础饲料30天。实验过程中监测动物体重、进食量和进水量,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动物的血常规、血生化、脏体指数等指标。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无中毒死亡现象发生。实验组实验动物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转基因棉籽对实验动物有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量阵列平台进行特定序列甲基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扩增条件和扩增效率及不同条件处理的质谱分析比较了MassArray平台进行甲基化分析的特点。结果:本研究通过与重亚硫酸盐测序结果比较证实,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能够反映甲基化修饰的真实水平;通过不同条件下PCR扩增效率与甲基化分析的结果,发现扩增效率是制约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甲基化分析的关键因素,而产物的放置时间和不同的处理没有明显影响甲基化分析。结论:Mas-sArray甲基化分析平台是高效快速检测甲基化修饰的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实验条件,进行合理的质控。  相似文献   
100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发展性的异常,其病因及发生机理至今未明。低觉醒模型是ADHD成因的一种假设。本文从睡眠障碍导致的低觉醒探讨ADHD发生机理。通过对ADHD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分析以及将ADHD外在表现与睡眠剥夺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ADHD儿童存在的低觉醒是由于外显的或内隐的睡眠障碍引起的,一方面间接证明了低觉醒模型,另一方面为ADHD的成因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