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91.
正荷花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除了盛开的艳丽花朵外,浮在水面可爱的小小钱叶、尺寸较大的浮叶、亭亭玉立的立叶、含苞待放的花蕾、蜂窝状的莲蓬、硬实的果实、干枯的残荷、洁白的莲藕等也很值得欣赏。更可贵的是:荷花具有"不畏酷暑、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这正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荷、赞荷的持续动力和源泉所在,也是无数人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9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率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女童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推进农村女童教育的发展,仍然是新时期保证教育公平的主题。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实际,提出了女童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3.
用民族植物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聚居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侗族民间在饮食习惯、常用医药、传统民居、生活用具、生产方式、民间信仰和自然崇拜等方面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该地区侗族日常生活涉及的植物约122种,在侗族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食用植物、药用植物、染料植物、信仰植物、民居建筑及生活用具植物等。黔东南侗族在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具有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知识对植物资源的保育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4.
丁红艳 《生命世界》2010,(1):105-106
新教材、新课标的使用给生物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的生物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如火如荼。但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尤其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595.
采用发酵法制造产品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但是,近年来它的地位正在受到威胁。来自亚洲各国的降价攻势越来越猛。与此相对应,日本则以传统和生物技术的融合相对抗。新的生物利用法,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精通微生物知识的日本,正在开拓着产品加工的新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596.
农村儿童卫生保健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开展农村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几十年来,在儿童健康状况总体上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97.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食品需求日渐增强,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加工品日益受到青睐。通过对居民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加工食品已成为消费主流,越来越多的村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满足消费升级,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98.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对植物传统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祟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9.
西双版纳乡村河溪利用方式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向南延伸的帚状山地,没有气势宏大的高山峡谷,却有由坝子(或沟谷)与低山山地相间排列构成的地貌格局[1].  相似文献   
600.
【目的】新疆传统发酵食品馕饼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主食之一,在不同地区居住的维吾尔族家庭都具有不同的面团发酵方法。对吐鲁番托克逊县坎儿井饮用水制成的传统馕饼酸面团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组成分析及其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纯培养、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法、26S r R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发酵面团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从两种样品中共鉴定到9株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4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嗜热解淀粉杆菌(Bacillus shackletonii)、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s)和10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2号样品中未分离到任何可培养酵母菌。GC/MS检测表明,两组酸面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脂类、醇类、醛类。【结论】吐鲁番托克逊县传统馕饼酸面团中得到的优势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旧金山乳杆菌,优势酵母菌为酿酒酵母菌。虽然2号样品中没有酵母菌,但并未影响到其多种风味物质的产生。用坎儿井水和成的面团均比自来水和成的面团(对照)产生的芳香类物质种类丰富,相对百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