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每年有大量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场从全国各地赶到云南放蜂。本研究旨在揭示西方蜜蜂这一外来蜂种对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类、数量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马来氏网收集、调查了云南省罗平县西方蜜蜂高放蜂密度试验点(鲁特和走马田)、中放蜂密度试验点(外纳和下阿列)和低放蜂密度试验点(马把和下庄科)共6个试验点包括山林生境和农田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群落结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放蜂密度、不同生境下各试验点传粉蜂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m)之间的差异。【结果】采集到的1 715头本地传粉蜂隶属于10科53种,其中蜜蜂科(Apidae)、隧蜂科(Halictidae)和胡蜂科(Vespidae)为优势类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切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excisum为优势种。在放蜂密度(试验点周围3 km范围内西方蜜蜂蜂群数量)为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各试验点本地传粉蜂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均随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丰富度指数(Dm)也相应降低,但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对本地传粉蜂均匀度指数(J′)没有影响。此外,在相同放蜂密度下,山林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物种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农田生境。【结论】云南罗平本地传粉蜂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受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影响,在放蜂密度从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放蜂密度越大,本地传粉蜂的个体数、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越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合理控制西方蜜蜂放蜂密度以保护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2.
《生物学通报》2013,(9):34-34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唐氏综合征等很多遗传疾病的主要原因。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核糖核酸基因可遏制引发唐氏综合征的“多余”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这将有助于今后开发出防治此类遗传疾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3.
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花部综合特征与传粉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部特征进化与传粉适应性一直是进化生态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生长的准噶尔无叶豆为对象,对其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历时21 d,花序花期历时7-12 d,单花花期一般3 d,若遇阴雨天气,花期可延长1-2 d,整个花期龙骨瓣一直保持闭合状态。单花10枚花药在旗瓣微张时已全部完成散粉。准噶尔无叶豆主要靠分泌花蜜、鲜艳的花色以及旗瓣基部的黄色辐射状纹理结构吸引传粉者。准噶尔无叶豆花期的有效传粉者为4种蜂类昆虫,它们的平均访花频率为(7.75±0.57)次·花-1·d-1,访花高峰期表现为三峰型: 13:00-14:00,16:00-17:00和19:00-20:00。准噶尔无叶豆人工套袋实验表明该种为自交亲和型,主动自交少见,生殖成功依赖传粉者。胚珠成功受精至果实完全成熟阶段存在自交衰退,柱头角质层结构和花粉刷结构是准噶尔无叶豆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减少自交,倾向异交的机制。  相似文献   
74.
安纽蝎蛉总科由长翅目中3个灭绝的科组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长管状吸收式口器,推测其与裸子植物的授粉有密切关系.目前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共发现安纽蝎蛉总科化石5属11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索表,探讨了当时这类具有“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取食和授粉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协同进化模式,并对早期被子植物传粉模式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75.
罗丽娇  黄琳淇 《蛇志》2013,25(1):69-70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NICU住院的55例NRDS患儿使用改良方法气管内注入PS联用呼吸机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该法的疗效确切,明显缩短病程,有效地减少给药过程中缺氧现象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而且安全性好。结论早期、足量用药并联用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下降,pH及P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T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卡氏肺孢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对36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菌性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和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μL时,易发生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机会感染.3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低氧血症、呼吸衰竭,7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确诊PCP,其余29例为临床诊断.通过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并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9例痊愈,27例症状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艾滋病患者若出现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伴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μL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应警惕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以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并分析金双歧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门诊患者,年龄在18~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金双歧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用金双歧治疗,两组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疗程4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汉密尔登焦虑(HAMA)和汉密尔登抑郁(HAMD)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IBS症状、肠外症状、生活质量、汉密尔登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BS症状、肠外症状、生活质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较单用金双歧组更显著.汉密尔登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两药联合治疗后显著改善,但单用金双歧无明显改善.结论 金双歧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培菲康联合匹维溴铵(A组)40例,匹维溴铵(商品名:得舒特)(B组)4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治疗结束后4周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88.89%,B组总有效率为65.6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远期疗效:停药4周后随访,A组有4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12.5%,B组有9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18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高于C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低于C组,但在药物干预后A组IL-10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低于C组.结论 培菲康能够有效治疗IBS-D,并能预防其复发,调节免疫可能是其主要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并观察模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2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3只)和空白组(13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2 mg/kg,空白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连续10周12 h尿蛋白定量、终末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12 h尿蛋白定量造模后1周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5周达到高峰;血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空白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素氮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P=0.64)。肾脏病理改变:第5周为微小病变型,第10周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单次尾静脉注射6.2 mg/kg阿霉素,可以成功建立渐进性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