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苹果园昆虫群落生态优势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2.
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印楝种仁提取物(F3)与敌敌畏混配为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目标害虫,介绍一种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算法,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基础上,经参数辨识,获取二次回归方程,经失拟性、回归显著性检验,本方程基本能够反映杀虫剂用量与斜纹夜蛾幼虫死亡机率值之间的关系.在害虫防治实践中,要求在防治费用最小的基础上,目标害虫有最大的死亡率.因此,以防治目标害虫的费用作为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以害虫死亡机率值最大作为约束条件,有如下的一组优化算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式中a1,a2分别为参试杀虫剂1,2最低用量,b1,b2则为相应的最高用量.C1,C2分别为杀虫剂1,2的单价,N1,N2为杀虫剂l,2的用量.Y为目标害虫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本文所依据的试验设计中,以对数函数关系变换编码值与使用浓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应用拉格朗日求极值原理求取最优化配方.由计算所得的混配比例与其他方法所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3.
数理统计方法优化单细胞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在2L发酵罐中对紫云英汁液培养单细胞蛋白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较优培养基为:初糖2.3%,酵母粉0.16%,KHPO0.2%,MgSO0.05%。酵母浓度最高达10.46g/L,基质生长得率为0.55g菌体/g基质,基质转化率为83%。研究结果同时说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设计实验,工作量小,效率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4.
西藏佩枯错距今13000-4500年间的介形类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5.
民和盆地的甘肃兰州柴家台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上亚组上部是以Schizaeoisporites-Cicatricosis porites为代表的粉组合,并可划分出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和Picea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来表示。  相似文献   
26.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登楼库组孢子花粉化石,计39属60种,描述10属16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对包括被子植物花粉在内的主要孢粉类型地质地理分布的分析,认为登楼库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Albian期,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于登楼库组地质时代的地一步确定及我国东北地区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的建立、完善与地层划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中国下泥盆统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层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综合了滇、黔、川、桂等地的一些早泥盆世地层剖面中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出露情况,粗略地描绘出了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的一般特征,归纳成三个发展阶段。并以此为依据,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分层与对比。  相似文献   
28.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优势鼠种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宗浩  于福溪 《生态学报》1991,11(2):125-129
  相似文献   
29.
1981—1987年的试验证实,利用杂交优势是子莲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杂交选育和引种,筛选培育出13号(白花建莲×红千叶)和2号(百叶莲×红花建莲)杂交子莲,杂交优势明显而稳定,其产鼠比对照品种——红花建莲增加2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了推广这两种杂交子莲,作者还提出了子莲良种繁育时防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0.
稻田微蛛优势种形成的若干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间小黑蛛(Erigone graminicolum)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都有较强的耐寒、耐饥能力和较大的捕食量,在-3—0℃时能存活3天左右,平均耐饥历期大于30天,对稻褐飞虱的平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3头/天和6.1头/天;Holling模型分别为N_A(草)=0.9886N_0/(1+0.09N_0)和N_A(食)=1.0234N_0/(1+0.101N_0),它们的抗药能力相差无几。但它们对湿度要求不同,前者较后者耐干旱。草间小黑蛛耐干历期雌蛛为27.2天,雄蛛为9.7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3.2天,雄蛛为46.2天。食虫沟瘤蛛耐干历期雌蛛为7.7天,雄蛛为4.2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5.4天,雄蛛为49.0天。温度相同湿度不同时它们的竞争能力不同,湿度较小时草间小黑蛛取胜,湿度较大时食虫沟瘤蛛取胜。它们在稻田中成为优势种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稻田生境与周围环境的干湿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