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1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7 毫秒
91.
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丹参红叶病株与健康株根区土养分含量及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比较,探索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丹参红叶病株叶片中N、P、K、Mn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株(P<0.05);根区土中速效P与健康株根区土无显著差异,速效N、K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株根区土(P<0.05),表明丹参红叶病害发生与P缺乏有关,但植株缺磷不是由于土壤供磷不足所致.丹参红叶病株根区土细菌数量较健康株减少41.3%,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健康株增加156.6%和189.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丹参红叶病株根表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趋势与根区土—致.在丹参红叶病株根区、根表土壤中,6种优势真菌、4种优势放线菌及2种优势细菌可能为有害微生物.优势真菌为腐皮镰刀菌、露湿漆斑菌、三线镰刀菌、焦曲霉、尖孢镰刀菌及座囊菌;优势放线菌为砖红链霉菌、威威达湖伦茨氏菌、马铃薯疮痂病原链霉菌及山丘链霉菌;优势细菌为阿氏芽孢杆菌及水生细菌.这些优势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引起丹参出现缺磷现象.表明丹参红叶病的发生与丹参根区土和根表土中微生物区系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孙成  江洪  周国模  杨爽  陈云飞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717-2724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浙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毛竹林各月的NEE均为负值,7月最大,为-99.33 g C·m-2,11月最小,仅-23.49 g C·m-2,其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各月CO2通量平均日变化差异明显,9月最大,为-0.60 g CO2·m-2·s-1,1月最小,为-0.30 g CO2·m-2·s-1,且在NEE正负转换的时间点上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RE呈单峰型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夜间RE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全年NEE、RE和GEE分别为-668.40、932.55和-1600.95 g C·m-2·a-1,NEE占GEE的41.8%.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毛竹林的固碳能力极强.  相似文献   
93.
椒江口海域春秋季虾类资源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海明  徐兆礼 《生态学杂志》2013,32(8):2062-2069
利用2010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椒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椒江口虾类资源密度的分布,优势种和水团、水深等环境因子对虾类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椒江口海域春季和秋季虾类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7.89和86.20 kg·km-2,尾数密度均值分别为11.04×103和34.41×103 ind·km-2;虾类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在春季,调查海域虾类密度西部高于东部,高密度区出现在椒江河口沿岸区域,尤其是受椒江径流影响明显的北部沿海海域;在秋季,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尤其是大陈岛东南部受台湾暖流和浙江上升流影响的海域.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椒江口表层温度与虾类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w =0.004,PN=0.01),但水深与资源密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春季,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对虾类尾数密度贡献率最大,对重量密度贡献率也较大,为春季最重要的优势种;秋季,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对尾数和重量密度贡献率均最大,为秋季最重要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4.
特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测度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有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对其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测度和分析方法,在不同地理区域对特有现象的分布格局开展了大量研究.随着分子系统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新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的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现状与前景.这些测度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时间或空间格局到时空格局统一的过程,具体涉及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进化特异性以及这3种测度方法整合空间分布加权的算法.其中,谱系多样性指数(phylogenetic diversity)、谱系特有性指数(phylogenetic endemism)以及空间加权的进化特异性指数(biogeographically weighted evolutionary distinctiveness)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特有植物分布格局的研究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1)完善特有物种的分布格局研究;(2)加强物种的测序工作,完善谱系多样性格局的分析;(3)结合系统发育信息,揭示谱系多样性及进化历史的分布格局,进而深入开展物种p多样性和谱系p多样性的研究;(4)加强物种分布区变化的模拟,在时间维度上探讨特有现象的变化格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比双黄连粉针剂加入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变化。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按工艺规程加入活性炭处理,按照成品质量标准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监控指纹图谱,同时监控溶液颜色变化。结果有效物质含量几乎无变化,加活性炭前后三批药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溶液颜色有轻微变浅的趋势,但不明显。结论双黄连注射剂配剂过程中,活性炭处理对主要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采用新鲜人血为原材料,制备成具有UREA标准浓度(5.32±0.16)mmol/L的血清标准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此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并且对UREA浓度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均匀性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97.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全长154个氨基酸,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为确定HBx的优势氨基酸序列和热点突变位点,在GenBank中下载所有HBx的氨基酸序列13950条,剔除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起始密码子非甲硫氨酸的序列,最后保留7126条.通过分析这7126条序列,计算出HBx每个位点的氨基酸分布情况,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为该位点的优势氨基酸,其他氨基酸为突变氨基酸.154个位点的优势氨基酸组成HBx优势氨基酸序列.突变率>10.0%的热点突变位点有32个.其中第36、42、44、87、88和127位氨基酸有4种(突变率>1.0%)以上突变形式,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与肝癌密切相关的K130M/V131I双突变率为34.7%.通过7126条HBx序列与优势序列的同源性比较,随机选出其中50条序列(2条与优势序列同源性<75%,48条同源性为76%~99%),与23条参考序列及优势序列共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HBx优势氨基酸序列属于基因型C,这与基因型C为全球主要流行型一致.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GenBank中HBx的优势序列,确定了32个HBx热点突变位点和6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为基于HBx突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保护区内放置3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5目14科27种,兽类4目8科10种,其中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角鸮(Otus sunia)、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剧烈。相对丰富度最高的6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60.19)、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34.14)、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27.78)、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23.34)、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23.34)、中华斑羚(21.99)。对狍、岩松鼠、中华斑羚进行日活动节律分析,狍属晨昏活动型;中华斑羚有两个活动高峰;岩松鼠的日活动高峰集中在晨间,为单峰型。本研究提供了北京雾灵山部分鸟兽资源的最新动态现状及活动节律信息,同时表明红外相机在拍摄地栖性鸟类、大中型兽类、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非地栖鸟类和小型兽类,红外相机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森林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与恩度分别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以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恩度联合顺铂化疗,实验组予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化疗。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D8~+、IL-2检测,KPS评分,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及胸腔积液疗效评价比较,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CD8~+下降、IL-2均上升(P0.05);2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较恩度联合顺铂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D8~+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有更明显调节作用,且安全性更佳,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有显著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以及对肝功能、内毒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入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连用30d。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降低(治疗组:t=5.61,t=5.25,t=2.89;对照组:t=4.76,t=2.75,t=1.82,P0.05或P0.01),且治疗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明显(t=2.16,t=4.50,t=1.80,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t=4.18,P0.01),而对照组患者内毒素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量PCR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柔嫩梭菌、数量显著上升,肠杆菌属数量显著下降(t=8.06,t=4.38,t=5.09,t=-14.35,P0.01)。肝硬化患者肠道定植抗力B/E值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r=-0.63,P0.01)。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调节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形成紧密的生物学屏障,进而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发挥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