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18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阐述了新疆棉区主要害虫的演替及其机理。1950~1960年主要害虫为黄地老虎、牧草盲蝽象、烟蓟马、苜蓿蚜为主;1970~1980年以棉铃虫、烟蓟马、棉长管蚜、棉红蜘蛛为主;从1990年开始以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为主。导致这一演替的主要原因为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管理技术的变化和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42.
论自然景观的季节节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国栋  陈效逑 《生态学报》1998,18(3):233-240
植物物候现象是景观季节节奏宏观,综合的表现,因此,研究物候季节的划分及其波动特点,并进行季节到来早晚的判断和预报,在实践上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景观的动态,在理论上则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于景观生态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使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对以1995年3月的卫星影像图、相关图件及数据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对勐养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使季节雨林生境的异质性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2.1759,优势度指数D为1.2831),季风常绿阔叶林异质性最小(H为1.2531,D为2.3318).该保护区总的人为干扰强度指数(HD)为0.1287,其中季节雨林生境受干扰最强烈,HD达0.8809.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的优势植被(占总面积的78%),土地利用使其约12.36%(或10895hm2)的面积被损坏.热带雨林(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占总面积的12%)是重点保护对象,土地利用使其损失了约19%(2557hm2),是受到严重干扰的生境组分.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占斑块总数的25.86%)而面积却很小(占总面积的2.2%),呈小块状散布在保护区里.人们因经营耕地而活动在保护区里,构成了大面积的干扰,使灌丛草地基本随着耕地散布在保护区里.要保护好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必须以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耕地的扩散.  相似文献   
44.
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31  
以城市生态系统的格局一过程一功能等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以及城市格局对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度人工化、高度的时空异质特性、破碎性、不稳定性是城市景观格局最为显著的特征。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城市格局的基本骨架——交通系统和城市职能是影响城市格局形成和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城市景观结构决定了其生态过程。综合研究城市景观格局-过程-功能的关系,认识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5.
苏南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苏南板块正在导致原有的城乡景观发生快速的变化(优化与恶化并存).基于城市景观生态调控方法,通过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整体共生的理念)、城市景观生态工程(循环再生的理念)和城市景观生态管理(竞争自生的理念),提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生态优化调控的构想.以苏南地区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从其地理环境背景及景观演化出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将城镇整合成以中心城区斑块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4个城镇景观生态发展斑块,即5大斑块平衡组团的景观格局,协调各行政区域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典型景观生态片区建设以淹城保护区斑块为核心,以滆湖-太湖斑块和绿色空间基底景观生态建设为主体,依托"二纵三横"的生态廊道网络,形成整个武进富有韵律的生态网架,从区域整体上改善、优化城乡景观生态,有效避免景观破碎与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46.
另类出海     
宁平 《植物杂志》2011,(3):25-27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和自然生物以及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目前休闲渔业主要表现为10大类型:休闲垂钓型、水上观光型、水族欣赏型、涉渔生产体验型、水产特色餐饮型、特色水产购物型、渔村人文欣赏型、渔业科普欣赏型、休闲渔业节庆型和综合休闲型。  相似文献   
47.
利用ERDAS、GIS等技术,系统分析了1960—2005年间民勤典型绿洲 荒漠过渡带的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是影响过渡带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期间,绿洲向外围扩张了2~3 km,且过渡带向荒漠位移,过渡带宽度由1960年的4 km增至1987年的约9 km,之后又迅速变窄;1978—1987年间,研究区景观变化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后,景观格局相对稳定;整个过渡带景观破碎程度较大的时期出现在景观类型转化最快的1978—1987年,景观较破碎的区域出现在距绿洲边界2 km处和造林区.1960—2005年间,研究区乔木林趋于消失;灌木林在1987年前大面积增加,之后急剧减少;耕地开垦强度在1960—1998年间持续增加,1998年之后有所降低,但研究期间的弃耕率则呈直线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8.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49.
陆地景观片断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的片断化是威胁物种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研究对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就片断化的含义,片断化对物种灭绝与再定居以及片断化所造成的屏障与孤立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异质景观中非点源污染动态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通过在河北省遵化地区于水库的上游选取景观特征差异明显的4个典型流域,对地表水体采样分析,研究了非点源污染N(水溶性N)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与流域形状、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平水(偏干,下同)年份不同季节地表水中非点源污染N含量高于干旱年份,反映出平水年份地表和地下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形成起到了较大作用。(2)干旱年份地表水中非点源污染N含量季节变化比较平稳,且空间变异较小,而平水年份地表水体中非点源污染N含量季节变化较大,表现出两种不同变化形式。(3)流域形状和景观类型的相对重要性与非点源污染N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源”“汇”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在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