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观察的43例HIV/AIDS患者治疗前平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30.74±176.35)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1177.80±321.49)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30±0.19;治疗一年后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82.74±217.77)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861.53±282.85)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59±0.28。所有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浆HIV-RNA载量均达到检测限以下(500copies/m L)。结论: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92.
城市菌根真菌多样性、变化机制及功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马克明 《生态学报》2016,36(14):4221-4232
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具有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增强抗逆性、改良土壤结构等重要生态功能。城市化过程中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因素的改变,对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多侧重对其空间分布及群落组成的简单描述,缺乏针对城市典型生态现象及生态问题系统性的探讨。分别从城市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变化、影响机制及功能应用等3方面进行了综述,全面揭示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复杂性,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多样性评估简单化、研究层次单一化、内在机制现象化及功能应用停滞化等问题,认为今后应建立更为系统、综合、标准的研究体系以深刻而准确地认识与理解城市化对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城市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及绿地系统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121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69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生化指标、血清胆红素、YKL-40、HMGB-1及不同病变支数、不同病变程度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YKL-40、HMGB-1的表达。结果: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胆红素、YKL-40、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支数、病变程度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YKL-40、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和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812,P0.01),YKL-40、HMGB-和Gensini评分正相关(r=0.873、0.801,P0.01)。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胆红素的表达明显降低,YKL-40、HMGB-1明显升高,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变化更明显,本研究也为后期血清胆红素、YKL-40、HMGB-1在该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2018年已缤纷落幕,2019年带着对未来的期许纷至沓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本文整理了2018年世界乃至中国感染病界的几项重大事件与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已有研究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白血病治疗中疗效显著,然而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试图探讨蟾毒灵对人红系白血病(HEL)细胞增殖,肾母细胞瘤基因1 (Wilms'tumor 1 gene, WT1)甲基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处理HEL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甲基化特异性分析WT1的DNA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3a (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蟾毒灵对HE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3.13%~84.62%。在蟾毒灵处理的HEL细胞中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由75.45降至49.67;W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蟾毒灵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由未甲基化状态变为部分或完全甲基化状态。而蟾毒灵处理后DNM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我们的研究初步说明蟾毒灵不仅能显著抑制HEL细胞增殖,阻滞G0/G1期细胞周期,还能诱导细胞凋亡,下调WT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6.
玛曲县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环境要素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覆被变化是气象要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反映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玛曲高寒生态区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具有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厘清该区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玛曲县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鉴于此,以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与人类活动数据,应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玛曲县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详细探讨了气象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玛曲县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015/10a;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中,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山稀疏植被、湿地、沙化草甸、山地疏林地、高寒草甸、亚高山硬叶灌丛、亚高山阔叶灌丛和高寒草原;增加面积占相应地类总面积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高山稀疏植被(75.57%)、山地疏林地(71.45%)、沙化草甸(71.18%)、湿地(70.66%)、高寒草甸(68.15%)、亚高山硬叶灌丛(66.96%)、亚高山阔叶灌丛(66.24%)和高寒草原(66.05%);(2)气象要素中,气温与NDVI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 < 0.05),是影响植被覆被的决定性因子,利于植被的生长与发育;降水与NDVI间相关不显著(P > 0.05),对植被覆被的影响较小;(3)人类活动要素中,与放牧强度密切相关的大牲畜存栏数和羊存栏数是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其中大牲畜存栏数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5),羊存栏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P < 0.05);(4)通径分析发现,气温、大牲畜存栏数和羊存栏数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3005,-0.0563和0.0128,说明气温对NDVI的综合作用强度最高、大牲畜存栏数次之,羊存栏数最低;此外,剩余通径系数为0.53。该数值较大,表明仍有部分对NDVI增加存在影响的环境要素未考虑到,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相对影响,对深入理解其驱动机制和控制荒漠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气象数据计算潜在NPP(PNPP)及其与实际NPP(ANPP)之间的差值,分别衡量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NPP的相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疏勒河流域年ANPP整体呈缓慢增加趋势,与全国和西北地区相比,普遍较低,流域植被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流域年ANPP空间分布呈现上游祁连山区和中下游绿洲区ANPP较高,而中下游荒漠戈壁区ANPP较低的分布格局。(2)2001—2015年流域年PNPP的变化趋势表明,降水量的变化是导致疏勒河流域植被退化加剧或缓解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但气温的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较为复杂。(3)2001—2015年流域大部分地区植被退化系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活动的负向影响力在减弱。(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相对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人类活动是疏勒河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8.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_2S)被认为是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许多生理及病理生理情况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在硫化氢对自噬的作用这一方面仍有一些争论。许多信号通路参与硫化氢的促自噬作用,例如AMPK/mTOR、LKB1/STRAD/MO25以及MiR-30c信号通路。同时,也有许多信号通路在硫化氢的抗自噬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SR-A、PI3K/SGK1/GSK3β、PI3K/AKT/mTOR、Nrf2-ROS-AMPK、AMPK/mTOR以及JNK1信号通路。在治疗人类疾病时,可以设计研发新型硫化氢相关药物,通过调节自噬增加疗效。本文主要讨论硫化氢在其介导的自噬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安娜 《生命世界》2007,(8):42-45
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现代科学证明,世间的生物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神造万物真的只是人类美好的想象吗?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生命被制造了出来……随着基因科学的逐步发展,一些生物学家企图成为造物主,开始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近年来,人造细胞和人造细菌都获得成功,基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6):365-365,373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中桌些种或变种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也可侵犯肺、皮肤、骨骼等其他器官..近年来,隐球菌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隐球菌与隐球菌病的研究已受到全球真菌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召开了6届“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国际专题会议商讨对策类似的专题会议在国内目前还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