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3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261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棉铃虫病毒杀虫乳悬剂的生产及其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成功研制出棉铃虫病毒(NPV)杀虫乳悬剂,改进了生产工艺和设备,建立了棉铃虫的室内品系,提高了生产效率,建立了产品的检测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促使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商品开发获得成功。大田试验证明,病毒乳悬剂的防治效果,相当于当前推广的化学农药,优于原病毒可湿性粉剂。相同剂量(0.53一1.07×10(10)PIB/公顷)的病毒乳悬剂可使虫口平均减退91.7%,而病毒可湿性粉剂为83.7%。  相似文献   
162.
163.
狂犬病毒G蛋白和N蛋白在痘苗病毒天坛株中共同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同时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G)和核蛋白(N)两种蛋白的重组组痘苗病毒。用South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证明G和N基因已重组到痘苗病毒TK基因区,而且能良好地表达。并证明该重组病毒在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4.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湿性粉剂防治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效果为86.2%。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结果表明:施用病毒杀虫剂1、3、5、7天和两个月后都可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1993年9月上旬从河南封丘棉田采集的露水,PH为7.98,病毒多角体在露水中保存3天,其生物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成熟和释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中用电镜观察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OregonC24V株在感染新生牛睾丸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直径约为50nm的球形颗粒,内含直径约为30nm的核心。病毒在宿主细胞的胞质内复制,通过糙面内质网膜出芽成熟。病毒可以通过外排或在细胞死亡后含有病毒颗粒的空泡崩溃而释放到胞外。  相似文献   
166.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王恒安,杜念兴,徐为燕(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关键词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氨基酸分析有关兔出血症病毒(RHDV)结构多肽的报道很多,有认为只有1条,有报道4条的,也有报道多达6条的。但其主要结构多肽为分...  相似文献   
167.
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中和试验比较了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的11个多肽的免疫原性,确定了主要中和抗原。纯化的单个病毒多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多太VP1、VP5、VP6和VP9的抗血清具有中和效价,而VP2、VP3、VP4、VP8、VP10和VP11则不能诱生中和抗体。其中VP5的抗血清中和效价最高,因此,VP6极可能是病毒多肽中的主要中和抗原。  相似文献   
168.
本文综述了细小病毒B19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病毒分离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电镜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阳性率不高,限制了其使用;血清学方法多用重组抗原进行,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阳性可做为近期感染的指标,但由于与风疹病毒的交叉反应,该方法与病毒DNA检测结合使用结果更为可靠;核酸杂交法敏感性高,可用于常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同位素探针,敌目前多倾向于用非放射性标记探针;PCR法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介绍了戊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HEV的基因结构、调控序列和其功能,以及相应蛋白的抗原位点。并对HEV的分型、分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0.
本文比较了用HSV-1(IEA)和B病毒(IFA)的方法检查猴B病毒相关抗体和B病毒抗体的结果:IEA检查出的B病毒相关抗体阴性猴,经IFA检查,全部为B病毒抗体阴性。用IFA检查了B病毒相关抗体阴性的恒河猴,在单笼隔离饲养六个月后,有98.3%的动物B病毒相关抗体仍为阴性,表明IRA的阴性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讨论了建立无B病毒感染猴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