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24篇
  免费   2326篇
  国内免费   7299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830篇
  2019年   928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822篇
  2016年   787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453篇
  2010年   1257篇
  2009年   1322篇
  2008年   1486篇
  2007年   1191篇
  2006年   1174篇
  2005年   1248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054篇
  2002年   951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743篇
  1999年   593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381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387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9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途径将胞质蛋白和细胞器降解为小分子.从而为饥饿状态下的细胞提供能量。此外,细胞自噬还能清除入侵的病原性微生物,在天然性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不仅不能清除HIV病毒,反而有助于HIV病毒的复-a4。此外,HIV病毒蛋白似乎能够阻断细胞自噬作用.促进CD4+T淋巴细胞死亡和艾滋病的发生。简要介绍了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在HIV病毒感染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研究细胞自噬与HIV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发现治疗艾滋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2.
初中生物学考试复习中,“血液循环系统”将人体的多个系统联系起来,成为复习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本节复习课从人体整体的角度,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带入其他系统的复习,利用知识图解整合各系统的知识,形成一个鲜明的知识网络,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93.
张峰  姚燕 《生物学通报》2013,48(2):8-10
综述了H2S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途径及其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动物体内,H2S是人们发现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但对植物体内的H2S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94.
在生物起源过程中,推测最先出现的遗传物质载体是RNA。从化学结构上看,DNA比RNA稳定,双链又比单链稳定。这可能是为什么细胞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最终选择了双链DNA作为遗传载体的原因。人们可以通过对进化过程中序列保守的DNA片段进行比对和分析,来了解不同物种在生物进化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95.
996.
携带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的适应度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10621菌株中的适应度代价,进而评估该质粒在鲁氏不动杆菌群体中存续和扩散的潜能.[方法]通过不含亚胺培南的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获得抗性质粒丢失的10621衍生菌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无营养生存时间等体外适应度测量实验,分析10621NDM-1(+)及质粒缺失的10621NDM-1(-)之间的适应度差异.[结果]pNDM-BJ01在10621菌株中不稳定,连续传代11次即在群体中完全丢失.在26℃和37℃下,10621NDM-1( -)与10621NDM-1(+)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在26℃条件下,10621NDM-1( -)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明显强于10621NDM-1(+),而在37℃条件下,10621 NDM-1(+)强于10621NDM-1(-).在无营养的PBS缓冲液中,10621NDM-1(-)菌株生存能力明显高于10621NDM-1(+).[结论]编码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具有较大的适应度代价,缺失这一质粒的菌株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于抗性菌株,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存续与扩散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解淀粉嗜碱单胞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a)N10来源的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subunit alpha,AccA)基因Aa-accA对细菌及植物细胞耐盐碱性的作用.[方法]通过PCR方法从嗜碱菌N10基因组中扩增基因Aa-accA,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中表达,通过测定工程菌及对照菌在不同盐浓度[0%,2%,4%,6%(W/V) NaCl]及不同碱性pH(8.0,8.5,9.0,9.5)的LB中生长12 h后的OD600值,以及二者在分别含6%(W/V) NaCl及pH 9的LB中的生长曲线,评价Aa-accA对大肠杆菌耐盐碱性的影响.同时以pPZP111为载体,构建了植物细胞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该基因转入烟草BY-2悬浮细胞表达,利用FDA染色方法测定经盐碱溶液处理后残存的活细胞数量评价该基因对植物细胞耐盐碱性的影响.[结果]PCR扩增得到基因Aa-accA,其ORF含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的多肽,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为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cA)家族中的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与E.coli的AccA具有76%同源性;含有Aa-accA的E.coli K12相较于对照组在不同NaCl浓度及不同碱性pH的LB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生长优势,特别是在6%(W/V) NaCl及pH 9的LB中培养12 h后,终OD600分别是对照菌的2.6倍和3.5倍;缺失体实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的突变体E.coli K12△accA在6%(W/V) NaCl及pH 9的LB中不能正常生长,而含有Aa-accA基因的重组质粒使得E.coli K12△accA在同样条件下OD600值达到0.5和0.2;转入此基因的烟草BY-2细胞,经盐碱溶液处理后,其存活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Aa-accA基因与盐碱性的相关性,可提高大肠杆菌及烟草BY-2细胞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目前临床HCV感染多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但其应答率低且感染易反复,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与药物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大肠埃希菌来源的核糖核酸酶P(RNase P),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小段与之互补的外部引导序列(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大肠埃希菌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的核酶——M1GS.[结果]构建的M1 GS-HCV/C52核酶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该人工核酶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基因的表达,并使培养上清中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500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从而为HCV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兼性甲烷氧化菌在新陈代谢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它们能够利用甲烷或一些含碳碳键的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甲基细胞菌属(Methylocella)、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和甲基帽菌属(Methylocapsa)的一些菌株已经被确定为兼性甲烷氧化菌.它们都属于a-变形菌纲,能够像利用甲烷一样在大分子有机酸或乙醇里生长.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发展历史,推断出兼性甲烷氧化菌易在酸性环境富集生长;介绍了与之有相近功能的兼性甲烷氧化生物;浅析了其对多碳化合物的代谢机理;最后讨论了兼性甲烷氧化菌研究的现存问题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了确定铜绿假单胞菌调控因子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phz1和phz2)的具体调控方式与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基因比对结果,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ip调控因子缺失突变株PA-PG以及克隆ip基因作互补分析;再以已构建的吩嗪基因簇缺失突变株PA-Z1G和PA-Z2K为受体菌,构建突变株PA-PD-Z1G和PA-PG-Z2K,测定并比较野生株及相关突变株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的合成量,推定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的调控方式.[结果]在GA培养基中,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比野生型明显减少;互补分析显示,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显著提高并恢复到野生株PAO1水平;突变株PA-Z1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因Pip缺失而显著减少;而突变株PA-Z2K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在Pip缺失后仍保持不变.[结论]初步推定,转录调控因子Pip对铜绿假单胞菌吩嗪合成代谢的确具有促进作用;Pip通过正向调控吩嗪基因簇phz2的合成功能实现对吩嗪合成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