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蔚县盆地牛头山(铺路)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头山(=铺路)剖面6个含化石层位中,第3、6、9和第12层为晚上新世,第15、16层为早更新世。晚上新世以Hypolagus,Nannocricetus mongolicus,Sinocricetus progressus,Mesosiph- neus,Pliosiphneus,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Micromys tedfordi等的最后绝灭为特征;早更新世以Allophaiomys deucalion,Yangia等的出现为特征。根据岩石地层和小哺乳动物组合分析,该剖面上新世/更新世界限应在第12-13层之间。根据动物组合或动物群的对比,将牛头山剖面、钱家沙洼村的洞沟剖面与小水沟剖面、东窑子头村的大南沟剖面及稻地村的老窝沟剖面的不同层位进行了时代排序。  相似文献   
102.
泥河湾盆地因发育良好的晚新生代湖相地层、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而广受关注.盆地内已发现旧石器遗址100余处,被学术界称为"东方奥杜韦(Olduvai)峡谷".由于缺乏合适的年代测定方法,许多重要的遗址,尤其是中更新世时间段的遗址缺乏年龄数据,如三棵树遗址,使得旧石器遗址研究少了时间轴合理的年代学框架.电子自旋共...  相似文献   
103.
104.
青海省大柴旦盆地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柴旦盆地属于茺漠植被区域。在盆地中,从洪积平原到湖积平原依次发育着矮半灌木、灌木砾漠,矮半灌木沙漠,禾草、杂类草盐生草甸,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盐沼泽。周围山地自低而高依次发育着矮半灌木,灌木低山石漠,小叶金露梅(Dasiphora parvifolia)亚高山灌丛,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由于地形封闭,这里残存了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已消失的一些植被类型,有些植物种远离其主分布区达500km以上。盆地海拔基准高达海拔3500m,加上山地的屏蔽作用向上逐渐减弱,致使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较大,在垂直带谱中缺失山地草原和针叶林等中山带植被。此外,盆地中湖积平原富积硼酸盐,使盐生草甸中的优势种之一盐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发生变态,这是本区植被中出现的一个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指示植物现象。  相似文献   
105.
2014年7-8月在河北怀来盆地开展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确认10处旧石器地点,获得20余件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以及断块,总体来看包含了石片石器技术和细石叶技术两套技术组合。石制品原料以火山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石核剥片与工具修理均主要采用锤击法。永定河两岸第二、三级阶地是文化遗物埋藏的主要地貌部位,依相关地貌、地层资料以及石制品的类型特征,初步推测新地点的时代主要为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6.
江汉盆地白垩纪至古近纪陆相沉积地层发育良好。申科1井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为一口连续取心的科探井。为研究江汉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及古新世初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利用申科1井岩心资料,对红花套组、渔洋组的孢粉化石展开了分析。化石主要分布于渔洋组上部及红花套组,以裸子植物含量多为特征,被子和蕨类植物含量为其次。自下而上识别出两个化石组合:Deltoidospora-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组合、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Nanlingpollis组合。组合1和组合2的时代均为古新世,未找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本文对富含孢粉化石的渔洋组上部岩心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灌木、针叶林类型,总体反映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克鲁克孢(Klukisporites sp.)-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南屯组二段;小桫椤孢(Cyathidites minor)-多云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multigrumus)-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卵形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 ovatus)\|破隙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证明,贝27井南屯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应该为早中白垩世(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尽管未见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如Clavatipollenites和Asteropollis等),但具有一定百分含量的Triporoletes reticulatus(0-4.76%)出现,也不排除部分进入Barremian期的可能。贝27井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构成,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草丛构成,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林\|草丛为主,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8.
文章描述了中国湖北李官桥盆地早始新世一奇蹄类新材料,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秉志丹江兽(Danjiangiapingigen,etsp.nov.),,经过系统分析将其归入了爪兽类群。秉志丹江兽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爪兽。该文对爪兽的早期形态演化、爪兽类与古马类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以及爪兽类的起源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滇西北丽江盆地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记了滇西北丽江盆地的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化石产自东元桥村南东元桥组的河流相灰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中,计有8属10种,即Megantereon sp.、Equussp.、Dicerorhinus sp.、Cervavitus ultimus、cf.Axis rugosus、cf.Axis yunnanensis、Rusayunnanensis、Rusa sp.、Muntiacus sp.、Bos sp..动物群中的一些属种出现于元谋盆地“元谋人”动物群中,表现出两地动物群的相似性,这为“元谋人” 时代的确定可能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0.
记兰州盆地巨獠犀(奇蹄目,犀科)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的兰州巨犀新种(Aprotodonlanzhouensissp.nov)是这个属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新种以第二下门齿特别粗大、强烈弯曲而区别于哈萨克斯坦的A.aralensis。兰州材料中有与联合部连在一起的下颌支,这使我们第一次确切了解到该属下颌及下颊齿的形态特征。Aprotodon不是Teleoceratinae的成员。它和Symphysorrachis在形态上更为接近。它可能是真犀科中较早分出来的单独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