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2.
亚洲野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自19世纪中期,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区日益缩小,全球范围内亚洲野驴均处于濒危状态.为有效保护该物种,众多学者针对亚洲野驴生态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形态描述与分类、分布与种群数量、社群和领域行为、栖息地选择、觅食生态、繁殖生态、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亚洲野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就亚洲野驴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3个建议.  相似文献   
33.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a survey on a Miniature Inverted Transposable Element (MITE) system known as mPing in 102 varietie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We found that mPing populations could be generalized Into two families, mPing-1 and mPing-2, according to their sequence structure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two families of mPing had significant bias in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wo subspecies of rice, namely O. sativa ssp. japonica and indica. 0. sativa japonica h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mPing-1 as a general trait, whereas 0. sativa indica h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roPing-2. We also examined the mPing system In a doubled haploid (DH) cross-breeding population of jingxi 17 (japonica) and zhaiyeqing 8 (indica) varieties and observed that the mPing system was not tightly linked to major subspecies-determining genes. Furthermore, we checked the mPing system in 28 accessions of Asian common wild rice O. rufipogon and found the roPing system in 0. rufipog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roPing system in O. rufipogon indicated a diphyletlc origin of the Asian cultivated rice O. sativa species. We did not find the mPing system in another 20 Oryza species. These results substantiated a previous hypothesis that O. ruflpogon and O. nivara species were the closest relatives of O. sativa and that the two extant subspecies of O. sativa were evolved independently from corresponding ecotypes of O. ruflpogon.  相似文献   
34.
冯从经  吕文静 《昆虫知识》2010,47(2):414-418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5龄幼虫的中肠和体壁组织为材料,采用Epon812常规包埋方法,以作者实验室制备的酚氧化酶原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胶体金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采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染色体系,建立一种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强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的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中酚氧化酶原免疫电镜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uenée) 幼虫解毒酶、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取食转Bt基因玉米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取食转Bt基因玉米48 h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在取食48 h、60 h和72 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2.00、1.50和2.50倍。保护酶系、中肠总蛋白酶、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在取食48 h后明显受到抑制;但强碱性类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取食48 h、60 h和72 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4.00、1.67和1.33倍。乙酰胆碱酯酶和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可能与亚洲玉米螟对Bt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灵  田生荣  刘伟  魏洪义  王广利 《昆虫知识》2012,49(6):1565-1571
为全面评价苯甲酰脲类(BPUs)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持续控制作用,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氟啶脲、除虫脲、氟铃脲和虱螨脲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种BPUs处理后,亚洲玉米螟存活幼虫的历期延长了2.4~4.3d,平均单头雌、雄蛹重分别减轻了10.3~13.2mg和0~7.7mg,幼虫化蛹率和成虫交配成功率分别下降了14.1%~43.3%和5.6%~25.6%,产卵量降低了25.5%~53.3%,但卵孵化率没有明显改变。亚洲玉米螟雌、雄蛾吸食蔗糖水药液后,成虫寿命增加了1.3~4.3d,产卵量下降40.3%~58.2%,卵孵化率降低了32.9%~64.3%,F1代幼虫死亡率是对照组的3.5~8.5倍,表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显著抑制了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37.
百里香属植物ISSR—PCR和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的单因子实验,分别建立了适合百里香属(Thymus L.)植物总DNA的ISSR—PCR及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ng、Mg^2+3.75mmol·L^-1、dNTPs 0.20mmol·L^-1、引物0.3mmol·L^-1和TaqDNA聚合酶1U。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30ng、Mg^2+2.50mmol·L^-1、dNTPs 0.10mmol·L^-1、引物0.4mmol·L^-1和Taq DNA聚合酶1U。运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百里香属植物地椒(T.quinquecostatus Celak.)、地椒的亚洲变种[T.quinquecostatus vat.asiaticus(Kitagawa)C.Y.Wu et Y.C.Huang]和百里香(T.mongolicus Ronn.)15个居群的总DNA进行了ISSR和SRAP初步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38.
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花粉和胚囊败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F1育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 F1与GP/GLA F1之间的花粉育性(56.71%、56.15%)、胚囊育性(42.10%、33.33%)和小穗育性(33.66%、32.60%)差异较小;944/GP F1与GP/944 F1之间的花粉育性(79.01%、7.45%)、胚囊育性(50.00%、27.28%)和小穗育性(47.31%、17.59%)差异较大;M12/GP F1与GP/M12 F1的花粉育性(65.26%和49.55%)和小穗育性(73.16%和54.10%)差异介于前两者间,而胚囊育性(75.00%和40.00%)相差较大。各杂种F1败育花粉以典败类型为主;杂种F1败育胚囊主要有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异常排列,胚囊内组织混乱,助细胞退化且珠心组织吞噬胚囊,以及胚囊退化等。杂种胚囊育性和花粉育性直接影响小穗育性。以野生稻为母本的杂种育性较相应反交组合杂种的为低,表现出野生稻细胞质对栽野杂种育性的影响效应。可尝试利用人为创建的粳型亲籼系来开展克服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刘冰 《生命世界》2008,(8):90-97
阿尔泰山是亚洲中部的一座宏伟山系,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四国地界,在我国的部分位于新疆的最北部。去年7月份,我有幸在阿尔泰地区参加了一项关于植物的野外考察,领略了高山地带的风光和美景。  相似文献   
40.
密理博(Millipore)公司自2006年收购了知名的生物抗体试剂公司SerologiCalS(旗下有Upstate、Chemicon、Lincon、Celliance等知名品牌)后,一直特别关注生命科学尤其是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