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红褐斑腿蝗的食物消耗与利用及其对温度的依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是变温动物 ,外界温度的波动会影响昆虫的体温 ,这也必然会影响昆虫的新陈代谢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红褐斑腿蝗 [Catantopspin guis(Stal) ]是浙江农田常见的蝗类害虫 ,分布广 ,数量多 ,常为害玉米 (Zeamays)、豆类 (Glycinemax)及茶树 (Camlliasinensis)。据作者观察 ,该种蝗虫常以成虫越冬 ,而浙江省冬季最冷的 1月份平均气温为 2 5~ 7 5℃ ,极端低温多年平均在 - 8℃以下。文献研究表明 ,红褐斑腿蝗的过冷却点可达 - 2 0℃以下 (有关结果拟另文发表 ) ,显示其具…  相似文献   
992.
蝗总科部分种类Cyt b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蝗总科8个科10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比较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32bp的序列中,A T约占70.4%,其中17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41.0%),DNA一级序列数据显示,该8科蝗虫间DNA序列变异丰富。用日本蚱作外群构建的NJ树表明:瘤锥蝗科较为原始,而癞蝗科与槌角蝗科关系较近,为比较进化的类群,蝗总科8科的起源关系为:瘤锥蝗科→班翅蝗科和锥头蝗科→斑腿蝗科→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癞蝗科,上述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结论不完全一致,并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介绍应用3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黄脊竹蝗跳蝻 Nymphae of Ceracris kiangsuTsai的试验.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白僵菌Beauweria bassians from Ceracris kiangsu Tsai、蝗虫微孢子虫Nosenalocustae Canning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s cereus Frankland and Frankland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 1~2龄跳蝻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短额负蝗的营养成分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Bolivar的营养成分 ,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总糖、粗脂肪、脂肪酸及维生素B1,B2 ,C和E。此种昆虫粗蛋白含量为 2 2 4 5 %~ 32 5 9% ,粗脂肪含量为 2 87%~4 91 % ,总糖为 0 0 95 %。在分析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 ,进行了开发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995.
瑞香狼毒提取物对昆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简称SCEE)对菜粉蝶,桃蚜,小菜蛾,斜纹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采用夹毒法测定,SCEE处理2天后菜粉蝶五龄幼虫胃毒作用的LD50为12.32mg/头,采用叶碟法测定当SCEE浓度分别为5,10和50mg/mL时,处理7天后菜粉蝶五龄幼虫,小菜蛾三龄幼虫和斜纹夜蛾三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65.52%和16.67%。采用浸叶法测定,SCEE处理2天后,桃蚜的LC50值为0.5922mg/mL。采用食料混药法测定,处理7天和14后,SCEE对亚洲玉米螟三岭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65.52%和85.52%,以上结果表明SCEE对菜粉蝶幼虫,亚洲玉米螟幼虫和桃蚜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而对斜纹夜蛾幼虫和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弱。  相似文献   
996.
记述了采自台湾和云南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切翅蝗属Coptacra stal2新种,即台湾切翅蝗C.aiwanensis sp.nov.和云南切翅蝗C.yunnan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7.
斑腿蝗科精小管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对斑腿蝗科 3 5属 4 6种的精小管形态进行了度量描记 ,并应用SPSS软件对上述种类的精小管量度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斑腿蝗科精小管形态在属内种间具有稳定性 ,在亚科级阶元具有其各自的特征 ,可作为亚科间比较的一项有用指标。其中 ,稻蝗亚科精小管较短小 ,接近于蚱总科及蝗总科癞蝗科等原始类群 ,显示其原始性 ;板胸蝗亚科较为进化并与秃蝗、裸蝗亚科具较近亲缘关系。斑腿蝗亚科各属间精小管形态变异较大 ,但以梭形至杆状为主 ,显示其较进化的特点。本文结果初步表明 :作为一个方面的分类学性状 ,蝗虫精小管形态可以作为属上高级阶元的比较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基于MaxEnt的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茹琳  李庆  封传红  石朝鹏 《生态学报》2017,37(24):8556-8566
西藏飞蝗是青藏高原本地特有物种,为青稞和牧草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危害范围有扩大蔓延趋势。研究并明确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对制定该虫的早期监测、预警及控制措施意义重大。近年来最大熵理论在物种适生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西藏飞蝗的分布信息和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及其适宜值。两次模拟的AUC值分别为0.996和0.993,预测结果与实际拟合度很高。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四川的甘孜州,西藏的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及拉萨市,中适生区则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散,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海拔、8月份平均雨量、1月份平均雨量、等温性、12-2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影响西藏飞蝗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  相似文献   
999.
1000.
2017年4月28日,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ederation of Asian and Oceanian Biochemists and Molecular Biologists,缩写为FAOBMB;网页:http://faobmb.com/)执委会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体斋Parkard会议室举行。FAOBMB的六位执委分别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