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3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210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宫颈上皮内病变与HPV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研究辽宁省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 Max)检测的患者,该600例患者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guid-based cytologic teset,LCT)检查,有127例患者行病理活检,结合3种方法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导流杂交HPV-DNA检测结果与LCT结果相结合,600例患者中,感染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32%(92/288),Asc-us42%(87/208),LSIL53%(40/75),HSIL86%(19/22),癌100%(7/7)。导流杂交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结合,感染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或慢性炎症36.17%(17/47),CINⅠ66.67%(36/54),CINⅡ-Ⅲ84.21%(16/19),癌100%(7/7),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细胞学与组织学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72%(54/75),HSIL86.36%(19/22),SCC100%(7/7)。不同年龄阶段妇女感染HPV的阳性率依次为20-29岁46.76%(65/139),30-39岁43.41%(79/182),40-9岁40.48%(71/174),50-59岁38.16%(29/76),60-69岁37.50%(6/16),70岁76.92%(10/13)。600例患者HPV感染总阳性率为40.83%(245/600),在HPV21种亚型中,有19种亚型均被检测出,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 35.51%(87/245),其它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6,HPV53,HPV18,HPV31,HPV52和cp8304。此外还发现高危型HPV16的感染率:正常或慢性炎症35.29%(6/17)CINⅠ33.33%(12/36),CINⅡ-Ⅲ56.25%(9/16),癌85.71%(6/7),其感染率阳性率在各种程度的宫颈病变中占很大比重,也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进一步论证了HPV16的高危性。结论辽宁省妇女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HPV16,HPV58及HPV6.无论是与细胞学检测结果相结合还是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结合,HPV感染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宫颈病变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预防及治疗HPV感染。  相似文献   
99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 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 m×5 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 对乔木幼苗的树种组成、数量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动态、新增和死亡幼苗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从树种组成来看, 该群落乔木树种的幼苗组成种类较为丰富, 共记录到21个树种, 这些树种也是样地内胸径1 cm以上乔木树种的主要组成成分。树种组成在年际间变化不大, 但各样方间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变异。(2)从数量组成来看, 共记录到11,959株乔木幼苗, 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数最多, 占总幼苗数的72.75%; 水曲柳、紫椴和红松的幼苗数量在年际间有明显波动, 其他树种年际间波动较小。(3)从新增和死亡幼苗的数量与组成来看, 共记录到15个乔木树种的新增幼苗, 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Acer mono)、红松等10个树种在每次调查中都有新苗记录, 新苗数量在年际间随物种和样方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4)对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比较发现, 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之间的数量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 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和假色槭(A. pseudo-sieboldianum)的幼苗、种子在整个样地内都有分布, 春榆(Ulmus japonica)和怀槐(Maackia amurensis)幼苗的空间分布与种子和大树不一致, 糠椴(T. mandshurica)和山丁子(Malus baccata)等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个体数相对都较少, 且它们的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统计甘肃省香茶菜属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经初步研究,甘肃省有12种该属植物,记述了它们在省内的主要分布范围及药用价值。结论:甘肃东南部香茶菜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细胞内丝状肌动蛋白的变化对不同亚型肥大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肥大细胞的特征性蛋白酶抗体和鬼比环肽的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亚型;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和微丝的分布.结果:类胰蛋白酶免疫反应性的肥大细胞内含有丰富的丝状肌动蛋白环,在质膜内层区域形成阻碍类胰蛋白酶释放的屏障;大量的类胰蛋白酶暂存于分泌泡中,少量的类胰蛋白酶因细胞内丝状肌动蛋白环的解聚使之从分泌泡中释放.而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免疫反应性的肥大细胞及类糜蛋白酶免疫反应性的肥大细胞内少见或未见明显的阻碍蛋白酶释放的丝状肌动蛋白环;细胞形态膨胀,细胞内蛋白酶已释放.结论: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内类胰蛋白酶和/或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及其肥大细胞亚型与丝状肌动蛋白环相关联.  相似文献   
995.
在充分踏察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接线路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得出野生毛牛蒡和牛蒡种群的分布格局在伊犁地区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占86.7%的调查样地;小范围内也有群聚分布的,占13.3%的调查样地;分布于喜光、低海拔、对土壤适应性高、生活力强等是牛蒡和毛牛蒡的生态习性;常与各类草本为伍,与菊科、禾本科、唇形科、藜科、蓼科、蒺藜科等常见科的植物均能共生于同一环境,是牛蒡和毛牛蒡的群落学特性;植被类型和人为因素是影响它们分布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艽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伴随秦艽药用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秦艽野生资源日趋减少。通过野外考察和资料查阅,系统阐述了秦艽组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概况,并详细介绍了药典规定品种的具体分布,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秦艽资源,开发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杭州西湖风景区外来杂草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杭州西湖风景区有外来杂草56种,隶属于21科44属。对西湖风景区外来杂草的种类组成、来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种类较多的科是菊科、苋科、豆科;(2)原产地以来源于北美洲的最多;(3)容易入侵地表裸露较大的生境;(4)发生具有季节差异;(5)种类、分布上呈动态变化。并就外来杂草近二十至三十年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吕惠珍 《广西植物》2009,29(6):806-807
百合科胡麻花属(Heloniopsis)的植物以前在中国大陆未曾报道,胡麻花(Heloniopsis umbellata Baker)确属百合科在中国大陆的1个新分布种,此次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9.
文榕生 《化石》2009,(4):66-71
古人对犀牛形象认识与再现的 变化(明清) 明代,流传下多种犀牛图形。 弘治十六年(1503),孝宗下诏太医院编纂修订的《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由8位宫廷画师彩绘插图。其释“名”有:“通天犀、乌犀、南犀、川犀、分水犀、黄犀、毛犀、牯犀、胡帽犀、兕犀、黔犀、奴角犀、骇鸡犀、食角犀、堕罗犀”,可以看出有按地域、毛色、行为、品质等不同标准命名。较详细的描述则是:  相似文献   
1000.
东海哈氏仿对虾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对东海26°00′- 33°00′N,127°00′E以西海域拖虾调查资料,共测定哈氏仿对虾样品9468尾,对哈氏仿对虾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哈氏仿对虾的平均渔获率为458.7/g•h,其中31°00′- 33°00′N海域最高,达到990.9/g•h,高峰期出现在秋季。主要分布在20-60m水深海域,适温范围10-24℃,适盐范围30-34,为广温广盐性虾类。周年雌虾明显多于雄虾,雌雄性比为1:0.62。雌虾个体也大于雄虾,雌虾周年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71.6mm,5.0g;雄虾为57.9mm,2.3g,最大值出现在5-7月,最小值出现在9-10月。繁殖期5-9月,繁殖盛期6-7月。周年出现两次快速生长期,第一次在10-12月,其相对增长率雌虾为9.3%-17.5%,雄虾为7.9%-13.9%,第二次在翌年4-7月,雌、雄虾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4.3%-13.8%和6.2%。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宜在捕捞群体平均体长、平均体重最小值出现阶段进行保护,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