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记比耶鱼(Birgeri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68-176,T001,T002
记述了采自云南罗平晚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比耶鱼一新种──刘氏比耶鱼(Birgeria liui sp. nov.),这是比耶鱼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刘氏比耶鱼与产自瑞士圣乔治山中三叠世边境沥青层的史氏比耶鱼最为相近,两者仅在尾柄长高之比、尾鳍长短与上下叶外缘交角、背鳍和臀鳍辐状支鳍骨的数目、臀鳍辐状骨骨板的大小、以及侧线管骨化与否等特征上略有差异。比耶鱼与软骨硬鳞鱼超目的鲟形目最为接近,两者共有一系列特征,如除尾上叶外体侧裸露,副蝶骨末端伸达头后,鳃盖骨退化;但比耶鱼同时也具有不少的特有特征,代表了软骨硬鳞鱼超目的另一类群──比耶鱼目(Birgeriiformes ord. nov.)。刘氏比耶鱼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华南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鱼类化石与特提斯西部的鱼群具有密切的动物地理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两种紫杉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紫杉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β- 羟基巴卡亭Ⅰ(1β-hydroxy baccatinⅠ)和云南红豆杉甲素(yunnanxane)。  相似文献   
993.
1996~1999年,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5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试验材料为云南的74份地方稻种资源,其中粳稻56份,籼稻18份(含野生稻3份).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大白谷(粳、墨江县)、毫弄早(籼、勐海县)、毫玉浪(籼、勐海县)、疣粒野生稻(野、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具有持久抗瘟性能;其中疣粒野生稻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0级,接近免疫,中抗稻瘟病.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在不同生态类型时、空动态的病叶片上的产孢量和病斑表型可作为简易、快速鉴定持久抗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云南是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地区,其植物种类占中国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几乎包含了欧亚大陆的各种主要植被类型,其错综复杂的生物区系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这个基本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云南的历史地质事件,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上对云南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云南植物区系具有一个远古的热带起源背景,在第三纪热带、亚热带性质的东亚植物区系基础上,随着喜马拉雅的隆升,世界性和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北部地区渗透、迅速形成大量物种,使北部地区演化成为现今以世界性和北温带分布的科、属占优势的温带植物区系;在南部地区,因印度支那地质板块向东南亚逃逸,热带亚洲成分渗透、发展,演化成为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的热带植物区系;云南中部地区第三纪东亚植物区系成分有更多的保持与承袭。对云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植物区系系统发育关系(系统发育结构和β多样性格局)的研究支持了植物区系地理学上的推论。此外,思茅-兰坪(印度支那)地质板块自晚始新世以来发生顺时针旋转可能导致了云南西北部与云南东南部一些物种对应分布格局的形成;云南南部与东南部热带地区的植物区系可能因具有不同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程而发生了显著的生物地理分异。在晚第三纪各地质事件的影响下,云南植物区系在一个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第三纪东亚植物区系基础上发生了歧化,演化成为现今的南-北、东-西生物地理分异明显的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995.
文中对云南曲靖下泥盆统徐家冲组Zosterophyllum longhuashanense Li and Cai模式标本进行了重新观察。该模式标本仅保存一段孢子囊穗,由中央穗轴和疏松螺旋排列的孢子囊构成。穗轴中部可见一条宽约0.3mm纵向延伸的维管束痕迹,且较细的条带从中央维管束处分出,延伸向孢子囊。孢子囊侧面观呈三角形或椭圆形,高2.2—3.1mm,侧面宽1.3—2.8mm。孢子囊沿近轴侧开裂为相等的两瓣。该化石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度量数据均与工蕨属的模式种Zosterophyllum myretonianum极相似,据此,将Zosterophyllum longhuashanense修订为Zosterophyllum cf.myretonianum。  相似文献   
996.
Heimenia在我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84年作者在整理人民来信时发现一件很有趣的标本.从它的特殊形态特征和表面覆盖有发亮的整列层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属于总鳍鱼类的.经过细心的修理和进一步观察,认为属于Heimenia.标本记述材料一件保存不完整的鳞片.化石编号V7143.时代与产地云南鲁甸德红,中泥盆统海口组.  相似文献   
997.
黄顺友 《动物学研究》1985,6(3):209-217
为编写中国动物志,对分布于云南的裂腹鱼类进行了全面整理,发现其中有五个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和新亚种,现报道如下。少鳞裂腹鱼 Schizothorax oligolepis,新种(图1) 〔地方名〕冷水花 全模标本21尾,1978年2月采自盈江县铜壁关。体长110—176毫米。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Ⅱ—5;胸鳍条I—17—18;腹鳍条Ⅰ—9—10。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外侧13—14,内侧17—20。下咽齿3行,2.3.4  相似文献   
998.
在四年横断山地区考察所获的雨蛙标本中,发现华西雨蛙一新亚种,贡山亚种(Hyla annectans gongshanensis)。它与指名亚种有别的三个特征是:1)体侧及股前后,胫后均无黑斑点。前肢腋部、上臂基部及口角均无黑小斑。2)胫跗关节达鼓膜或略超过,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3)前臂和后肢胫外侧有细小疣粒缀连成一线。前臂和后肢跗部腹面疣粒较多。  相似文献   
999.
云南开远小龙潭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对小龙潭动物群作了新的补充与论述.小龙潭动物群在组合面貌上与西瓦立克的 Chinji, Nagri 层动物群相近,动物群的时代不早于 Chinji 层而早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动物群,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溥  张建侯   《广西植物》1987,(3):245-249
<正> 西双版纳是我国仅有的几个热带区域之一,天然热带森林覆盖面积较大,野生生物种类丰富。这是西双版纳的一个资源优势,如何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是本地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是全国甚至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因为,全球热带森林由于过分的开发,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对于热带陆地区域面积不大的中国来说,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1979年以前各个自然保护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已成过去,不必再提,关键在于对1979年以后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重新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