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命科学》2007,19(2):183-183
2007年3月14日,Applera集团旗下的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BI)宣布,其亚太应用支持中心在中国上海正式启用。该中心的建立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接触和了解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各种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的场所,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合成生物学家应用标准化、通用化的生物元件和操作创建可编程、功能导向的生物装置和生物系统,最终希望通过改善或创造生物体帮助人类解决若干重大挑战,如合成廉价新药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新型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然而要实现合成生物学所展现的美好愿景,还面临许多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63.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6,(Z1):99-105+157
作者观察了我国13科19属22种植物的染色体,本文首次报道了5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图1)。2n或n数为第一次记录。其中多种在国内尚未进行过研究(表1)。3种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告,2种植物的凭证标本及凭证玻片均藏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材料和方法 材料来源和实验用材见表1。截取1厘米左右长根尖,经0.002M 8-羟基喹啉在室温下预处理8—4小时,用卡诺氏液(3∶1的95%乙醇—冰醋酸)固定2—24小时。用1N盐酸60℃  相似文献   
64.
叶创兴   《广西植物》1995,(1):3-5
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释Ⅳ.关于Camelliapetelotii(Merr.)Sealy的笔记和评论叶创兴(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ANNOTATIONOFPHYLOGENYINTHEFAMILYTHEACEAEIV.Notesfromthe...  相似文献   
65.
<正>周培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任所长(1991年3月至1995年12月)。1938年9月生于湖北武汉,1963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6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6月至1985年9月期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系DonnJ Kushn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86年6月,晋升副研究员。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66.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54-354
2007年3月14日,Applera集团旗下的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宣布其亚太应用支持中心在中国上海正式启用。该应用支持中心占地5400平方英尺,拥有5个演示实验室,其主要应用范围贯穿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制药和生物技术研究、医疗卫生和临床研究、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刑侦法医  相似文献   
67.
《微生物学杂志》2006,26(6):F0002-F0002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辽宁大学生物系。始建于1958年,是辽宁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微生物学科历史久远,建系时便设立了微生物学本科专业。自学科创建以来的40多年,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不断发展壮大,现设有3个本科专业。即生物技术专业、生  相似文献   
68.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6):F0003-F0003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辽宁大学生物系。始建于1958年,是辽宁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  相似文献   
69.
《生命世界》2005,(2):95-95
邓初夏先生是四川泸州人,早年曾就读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陈宏溪研究员,进行鱼类遗传学的研究。1986年毕业后,邓初夏赴美国学习,于1992年获得犹他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做了3年的博士后。1995年邓初夏受聘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肾病研究所(NIDDK),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该所的终生研究员。邓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打靶  相似文献   
70.
Biological musculoskeletal system (MSK), composed of numerous bones, cartilages, skeletal muscles, tendons, ligaments etc., provides form, support, movement and stability for human or animal body. As the result of million years of selection and evolution, the biological MSK evolves to be a nearly perfect mechanical mechanism to support and transport the human or animal body, and would provide enormously rich resources to inspire engineers to innovate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y to develop robots and mechanisms as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as the biological systems.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usculoskeletal biomechanics studies using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the latest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systems, various medical imaging modalities, and also the advanced rigid-body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musculoskeletal modelling techniques. Afterward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biomimetic studies based on ideas and concepts inspired from the structures and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of the biological MSK are dis- cussed. Finally, the major challenges and als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musculoskeletal biomechanics and its biomimetic studi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