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4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267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红皮树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红皮树(Styrax suberifoltus Hook.et Arn.)大小孢子发育和早期胚胎发生。子房具胚珠20—23枚,胚珠横生,珠被二层,薄珠心,孢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正常型。成熟胚囊具大量淀粉粒。小孢子形成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传粉后、受精前两个助细胞在形状和对苏木精着色程度上有显著区别。胚乳发育为细胞型。在合子分裂前,胚乳细胞增至约26个时,暂时停止分裂。苏木精对细胞质不易着色,似解体细胞。有胚乳吸器。  相似文献   
102.
云南壮异蝽属及娇异蝽属新种记述(半翅目:异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树芝 《动物学研究》1986,7(2):139-146
云南地区的壮异蝽属(Urochela Dallas)和娇异蝽属(Hrostylis Westwood)截止到目前共记录23种。本文记述了在该省西部地区发现的5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 钩壮异蝽Urochela hamata,新种(图1,2) 体黄褐色,具黑褐色花斑及黑色刻点。触角第4节中部及第5节基半部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103.
德国蜚蠊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精母细胞巨大中心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发现:γ射线可诱发各种类型中心体畸变,如棒状、断裂、不分离、超数和微小中心体等;畸变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畸变类型和辐射剂量有密切关系,低剂量(500—1000r)诱发较多的棒状中心体和中心体断裂、中等剂量(2000r)诱发较多的超数中心体和中心体不分离、高剂量(5000r)诱发较多的微小中心体,看来低剂量γ射线主要影响中心体结构,高剂量则对中心体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本文还讨论了中心体畸变的可能产生机制及在遗传毒理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人类的良性皮肤赘瘤。有关本病病原的性质曾有过许多研究,其病毒性病因也早已确定。但有关本病的病毒和受侵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还不多,而且意见仍不一致。近年来由于病毒与肿瘤的关系日益为人们所注意,传染性软疣再次被列入研究的内容。由于大量动物病毒性肿瘤的发现,病毒可以引起某些动物肿瘤的问题已经很少有人怀疑,但是病毒引起肿瘤的机转,尤其是肿瘤病毒与一般传染性病毒之间的区别何在。  相似文献   
105.
我们用改进了的寡聚核苷酸诱导突变法,将两个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引入人胰岛素前体B链与C链连接处附近,及C链与A铁连接处附近。用含U模板法将B链第30个残基密码子ACC改成ACG,从而引入MluⅠ位点。用修改了的缺口双链DNA突变法,将A链第4个残基密码于GAG改成CTG,引入了一个PstⅠ位点。突变效率的为17%-36%。这个突变体在人胰岛素前体结构及蛋白质折叠的研究中,将有利于更换不同的C-肽。  相似文献   
106.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 )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 )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7.
作用于H~ —ATP酶复合体质子通道的能量传递抑制剂 TPT、DQCD和 OM能明显抑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 ATP酶活性,减小恒态ΛpH值,加速ΛpH和515 nm吸收衰减。这种在正常叶绿体加速H_(in)~ 经CF_0外流与在残缺膜中阻塞质子外流不一致。TPT等物质是干扰了CF_0与CF_1的构象连接,使 CF_0的质子传导失去CF_1的控制,H_(in)~ 无效漏失或质子逆向转移受影响,从而抑制与质子传导紧密相关的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8.
109.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学勇  李振声 《遗传学报》1989,16(6):420-429
利用从蓝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缺72180、缺天选15)作母本与3个不同的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84、小偃7631和小偃78829)杂交,再以缺体作为轮回亲本,从F_1或F_2开始连续回交1—2次,在回交中,缺体无论作父本或母本都得到了异代换系,并且发现:(1)在回交过程中,用缺体作母本比作父本更为有效;(2)F_1自交,在F_2群体中选择生长比较正常,染色体数比较少的植株回交,比F_1作母本直接回交效果更好。并对所得的异代换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发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2n=42) 4E染色体(以下用4Ei表示)、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clongatum 2n=70)的4E染色体(带蓝粒基因,以下用4Ee表示)和4F染色体(带毛叶基因,以下用4Fe表示)均能正常补偿小麦4D染色体。异代换系生长旺盛,育性正常。初步总结了缺体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过程中异代换系的形成规律,证明了“缺体回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八倍体小偃麦等人工合成的新物种,以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110.
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抉叶花椒(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sl.)根皮中分到一种木脂体,通过MS、IR、UV、NMR、DEPT和双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为(IR,2S,5R,6S)-2,6-Bis(3,4,5-trime-thoxyphenyl)-3,7-dioxan-bicyclo[3,3,0]Octane.即Yangamb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