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分离益生菌及对益生菌进行鉴定的方法,将益生菌与肠上皮细胞共培养,进一步探讨益生菌对炎症状态时肠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对自正常儿童大便分离出的乳酸杆菌进行表型特征鉴定,并进行培养。将乳酸杆菌(1×108CFU/ml)与HT29细胞共培养,1h后加入TNFα(10ng/ml)。3h后,收集上清,ELISA法测IL8;提取细胞RNA,经RTPCR检测IL8的表达。结果经表型特征鉴定,分离出的乳酸杆菌为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与保加利亚乳酸杆共培养后,HT29细胞IL8mRNA表达降低,培养液IL8浓度也明显降低。结论自正常儿童大便分离益生菌是获得益生菌有效的方法;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能明显抑制炎症状态时肠上皮细胞分泌IL8。  相似文献   
102.
乳酸杆菌造成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产生的微环境对阴道毛滴虫的影响,为新型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滴虫生长高峰期分别将0.25 ml,0.5 ml,1.0 ml,2.5 ml已培养、鉴定好的浓度为3.0×108/ml乳酸杆菌加入到最适pH值肝浸汤培养基中,观察不同乳酸杆菌浓度的培养基中滴虫死亡情况.结果:乳酸杆菌浓度为0.5×108/ml与0.14×108/ml、0.27×108/ml、1.0×108/ml比较,在其浓度为0.5×108/ml时滴虫的死亡率明显要高.结论:体外试验中对阴道毛滴虫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的乳酸杆菌浓度为0.5×108/m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从30例21~35岁健康妇女阴道中分离出5株嗜酸乳杆菌(使用api-20A及api-50CHL生化鉴定系列),经药物敏感试验从5株菌中选出敏感药物最多的1株,再用api-20A生化鉴定,其鉴定值为42306022,符合嗜酸乳杆菌的鉴定结果.方法利用本株菌制成1.5麦氏单位、0.125麦氏单位和0.05麦氏单位的菌液.分别为高剂量组、正常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培养液)共12只新西兰雌性大白兔分为4组进行实验.每天一次给予每只兔子阴道内注入0.5ml上述菌液(对照组为培养液)连续5 d,观察受试雌兔的全身及阴道局部反应.实验后第7天进行动物解剖,分别取阴道黏膜0.1 g(细菌培养标本),0.2 g(病理切片标本),1 mm3左右(电镜标本),取心、肝和肾等组织各0.2 g(病理切片标本).结果(1):实验组9只兔子阴道黏膜均可培养出嗜酸乳杆菌,对照组却无.(2)12只兔子阴道及心、肝、肾组织细胞均无发生病理性改变.(3)电镜观察9只实验组兔子阴道黏膜切片中均可见到杆菌形状细菌定植于上皮细胞中,而对照组只可见到少量球菌形状细菌定植,且电镜下实验组兔子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均无病理性改变.结论使用乳酸杆菌菌液进行阴道局部灌注,高剂量、低剂量及正常量组受试雌性兔子的全身及阴道局部均无不良反应.由此可见,用活的乳酸杆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4.
口服乳酸杆菌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C_(57)BL/6小鼠口服乳酸杆菌后,脾细胞和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腹腔巨噬细胞的C_3b受体活性及其对L_(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都明显增强。停用乳酸杆菌10天后,以上免疫指标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其次,Wister大鼠口服乳酸杆菌后,检查粪便菌群中几种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活菌数目,结果表明对厌氧菌群的生长有扶持作用,对需氧菌群的生长则起限制作用,这提示有利于宿主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of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G-LTA)是否能下调细胞膜脂筏中的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进而抑制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通路。方法:分离培养10只雄性Wistar大鼠的Kupffer细胞;培养LBG并制备LBG-LTA;有或无LBG-LTA、脂筏裂解剂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e,MβCD)、Lck抑制剂PP2分别预处理情况下,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Kupffer细胞,提取各组细胞的膜-浆蛋白及核蛋白,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膜-浆蛋白中的脂筏及非脂筏组分,Western blot检测脂筏及非脂筏组分中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Lck及核蛋白中的核因子B(nuclear factor-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LPS上调的TLR4、Lck主要在脂筏内(与对照孔脂筏相应数值之比为0.95 0.23 vs 0.0120.0023,1.05 0.26 vs 0.022 0.0052,P均0.05),TBK1主要在非脂筏组分中(与对照孔非脂筏组分数值之比1.02 0.21 vs 0.0480.011,P0.05),核蛋白中的NF-B及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1β亦明显升高(与对照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78 0.16 vs 0.0760.014,189.2 27.1 vs 5.62 0.82,131.6 18.8 vs 7.24 1.14,P均0.05)。与MαCD或PP2一样,LBG-LTA也明显抑制LPS的作用(LTA+LPS孔脂筏中TLR4、Lck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5 0.036 vs 0.95 0.23,0.17 0.052 vs 1.05 0.26,非脂筏组分中TBK1与LPS孔的比较为0.25 0.062 vs 1.02 0.21,NF-B、TNF-α及IL-1β与LPS孔相应数值之比为0.17 0.035 vs 0.78 0.16,32.2 4.37 vs189.2 27.1,23.4 3.29 vs 131.6 18.8,P均0.05)。结论:LBG-LTA下调大鼠Kupffer细胞膜脂筏中的Lck,进而抑制其TLR4通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醋醅及其主要酿醋功能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评价醋醅和功能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并考察加热、蛋白酶解、透析等不同处理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醋醅水提取液及4种酿醋功能微生物(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pomorum、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plantarum)的发酵上清液对4种指示菌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果。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耐热性和蛋白酶敏感性,分子量小于8 k D。【结论】镇江香醋醋醅及其所含醋酸杆菌和乳酸杆菌对环境微生物具有生长抑制活性,且抑菌活性物质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乳酸杆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的活化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乳酸杆菌后,PEM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细胞毒作用增强,酸性磷酸酶含量及非特异性酯酶含量增加、TNF—α释放量增加。电镜显示:PEM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数量增多。本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活化PEM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分离率75.44%,平均活菌数均值(log10~n±SD)7.2810±1.1618。常见的阴道乳酸杆菌种的分离率及活菌对数值为:嗜酸乳杆菌(33.3%,7.6883±1.4076),唾液乳杆菌(10.53%,6.4949±1.4254),乳酸乳杆菌(8.8%,8.0687±1.7102),德氏乳杆菌(7.0%,8.1134±0.6311),赖氏乳杆菌(7.0%,7.3349±0.9052)。揭示这几种乳杆菌可能是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属的重要成员,其生理学意义及种类、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健康妇女阴道酸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平均活菌数对数值为8.7097±1.34,肠杆菌2.965±0.669,葡萄球菌3.7418±0.9214,醇母菌4.727±1.730.揭示了乳酸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主要成员,其数量变化系妇女患阴道炎的实质,用乳酸杆菌调整阴道菌群失调,保持阴道微生物平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