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甘蔗是糖类加工产业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叶作为广西特色瑶药,在广西民间及瑶族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课题组前期发现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纯化的方法对甘蔗叶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甘蔗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且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3, 4-二羟基苯甲酸(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甲醛(6)、对羟基肉桂酸(7)、丁香酸(8)、3, 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9)、1-hydroxy-benzoyl-4-O-α-L-rhamnopyranoside(10)、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槲皮素(12)、小麦黄素(13)、异柽柳素(14)、异鼠李素(15)、5, 3'', 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6)、7-O-甲基圣草酚(17)、[(E)-4-(1S,3R,4R)-1-hydroxy-4,5,5-trimethyl-7-oxabicyclo [4.1.0]heptan-1-yl]but-1-en-3-o-ne(18)、blumenol A(19)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20)。其中,化合物1-4、6、9-11、13-16、18和20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为日后甘蔗叶乙酸乙酯部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发酵产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以明确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的组成及其产抗柑橘溃疡病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潜力,为柑橘溃疡病抗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该研究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基于前期的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乙酸乙酯浸提、真空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制备粗提物; 采用带毒平板涂布法测定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归为2门(Ascomycota、Basidiomycota)、14个属,其中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2)不同柑橘品种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为温州蜜柑(桂林)>沙糖桔(桂林)>沙糖桔(梧州)。(3)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多样性变化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采自桂林的温州蜜柑和沙糖桔均为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枝条,而采自梧州的沙糖桔为叶片中的多样性低于枝条,并且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与采自桂林的柑橘样品中的内生真菌相似性低。(4)测定了30株内生真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其中29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不同柑橘品种中的优势属的MIC介于0.312 5~10 mg·mL-1之间,特有属的MIC介于0.156~5 mg·mL-1,共有属镰刀菌属的MIC介于0.312 5~2.5 mg·mL-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抗病品种中内生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并且其发酵提取物普遍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有属抑菌活性总体优于优势属,共有属镰刀菌属在不同柑橘抗病品种中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3.
麻醉是果蝇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乙醚是最常用的麻醉剂。但因为乙醚是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而被国家控制使用。报道一种容易获得的试剂——乙酸乙酯对果蝇的麻醉效果。实验采用的麻醉室大小为125cm3,每处理20~30只果蝇,乙酸乙酯剂量为40、80、120μL,以同等剂量的乙醚为对照,每个实验重复4次,用所有果蝇完全麻醉后20min及120min时的未苏醒率为指标评估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果蝇具有麻醉作用;麻醉时乙酸乙酯开始起效应的时间略晚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但使果蝇完全麻醉的时间却比同等剂量的乙醚略短或相接近;麻醉持续的时间则长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乙酸乙酯麻醉的果蝇,90%以上的果蝇均在120min内苏醒,表明在这些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乙酸乙酯完全可以替代乙醚用于果蝇的麻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extract of Huanglianjiedu decoction,EAHD)对白假丝酵母菌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XTT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黏附力;平板法计数导管上黏附的白假丝酵母菌CFU;倒置显微镜观察黏附的白假丝酵母菌;qRT—PCR法定量检测黏附相关基因EAP1、HWP1、ALS1、ALS3、MP65的表达。结果312μg/mL EDHA可显著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在聚苯乙烯和聚酯导管上的黏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早期在EDHA作用下,菌细胞出芽数均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EDHA作用后,EAP1、HWP1均下调,ALS3、MP65均上调,ALS1几乎未变化。结论EAHD可显著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鱼肉中磺胺类抗生素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银溶胶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实现了鱼肉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痕量检测。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银溶胶,比较了两种提取剂(氨水、乙酸乙酯)对鱼肉中抗生素的提取及探测效果。实验发现,鱼肉中的物质对抗生素检测有较大干扰,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氨水。以银溶胶为基底,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两种限制使用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检测的最低浓度皆为1 ppm,检测限分别为0.16 ppm、0.59 ppm。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实现鱼肉中一定浓度抗生素的检测,为实现水产品中抗生素的检测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6.
姜老师信箱     
蛋白质研讨班学员问:姜老师,您好!我是刚结束的"第13期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专题研讨班"学员,向您请教关于乳酸菌发酵液中分离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的问题。活性物质目前未知,初步猜测可能为环二肽,手性未知。我们合成后未检测到生物活性,所以需要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7.
欧美107杨树提取物体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欧美107杨树枝条和叶的乙醇粗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部分,并测定了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枝条和叶的乙醇粗提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以及玉米弯孢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枝条的乙醇粗提物对杨树溃疡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相似文献   
38.
对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反式丁香苷(1)、3'-去甲基-连翘苷(2)、半萜苷(3)、香草醛(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软骨凹顶藻Laurencia cartilaginea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的软骨凹顶藻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了三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胆甾14-烯-3β,6β-二醇(1),豆甾-5,22-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甙(2),(2S,3S,4R,2’R)-2-(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十八碳-1,3,4-三醇(3),这三种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藻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40.
大驳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驳骨(Gendarussa uentricosa)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解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发现了两个已知成分β-谷甾醇(1)和西米杜鹃醇(2),并对其低级性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该植物成分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