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03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究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莳萝蒿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醇类(47.12%)和萜烯类(19.90%),在所有成分中桉油精(12.39%)含量最高,其次为松油醇(8.70%)。(2)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57±1.68)mm和(15.36±0.71)mm。(3)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5和7.5μL/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和15μL/mL。(4)当精油浓度为1.625和3.25μL/mL时,其分别能够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3.25和7.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7.5和1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5)经精油处理之后的细菌,其相对电导率明显增大,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其细胞膜发生了萎缩和破裂的现象。研究发现,莳萝蒿精油富含醇类和萜烯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莳萝蒿精油能够改变细胞的膜结构,导致细菌中的内溶物发生泄漏,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62.
楝酰胺类化合物存在于楝属植物中,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杀虫、抗炎及抗癌的活性.目前研究发现,楝酰胺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症如肺癌、肾癌、胰腺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都具有独特的细胞凋亡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害作用.楝酰胺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抑制癌细胞翻译起始、调控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降低药物细胞毒性等.因此,楝酰胺及其衍生物作为潜在抗癌药物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综述总结了楝属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楝酰胺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结构特征和抗癌活性,重点阐述了其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楝酰胺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并对楝酰胺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3.
彭小芳  田振  韩伟  王晨光  冯娜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21,40(5):1190-1199
本研究建立一种从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快速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方法。以沪农灵芝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后,再经一次正相色谱柱层析,获得富含灵芝萜烯酮醇的流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该流分进行分离,优化分离条件,获得的最佳条件为: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12:24:18:9),流速2.0mL/min,转速900r/min,上样量500mg,一次上样可得到纯度为90.9%的灵芝萜烯酮醇52.1mg,得率达到10.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得率和纯度高的特点,是规模化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4.
泰国红树内生真菌土曲霉xy03菌株中新杂萜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傅小雪  王文婧 《菌物学报》2021,40(1):222-231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从一株红树马六甲木果楝来源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xy03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杂萜类化合物:asptercin A(1)、(1R,4aR,6aR,12aR,12bS)-1,3,4,4a,5,6,6a,12,12a,12b-decahydro-1,4a,12a-trihydroxy-4,4,6a,12b-tetramethyl-9-(4’-methoxyphenyl)-2H,11H-naphtho[2,1-b]pyrano[3,4-e]pyran-11-one(2)、arisugacin D(3)、arisugacin H(4)、territrems A-C(5-7),其中asptercin A(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6和7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0.1mmol/L的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76.1%、77.1%、86.1%、86.1%和86.0%。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节凝血活性物质及凝血因子含量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试剂盒和试管法测定木犀草素作用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木犀草素对血液凝血活性物质血栓素(TXB2)、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Ⅸ(FⅨ)含量的影响;采用PCR法测定木犀草素对凝血因子Ⅶ、Ⅸ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木犀草素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的木犀草素使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分别降低62.89%和64.05%(t=8.713 6、6.218 1,均P0.000 1),表明木犀草素能够促进机体的凝血功能,从而调节血液循环。酶联免疫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提高小鼠凝血活性物质TXB2、PAI-1和E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木犀草素能使其含量分别提高11.94%(t=-7.638 0,P=0.000 3)、80.75%(t=-21.698 4,P0.000 1)和26.15%(t=-9.610 4,P=0.000 2),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促进血小板的凝集、纤维酶原的活化以及增加血液的黏度来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木犀草素也能提高凝血因子Ⅶ和Ⅸ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的木犀草素能使凝血因子Ⅶ和Ⅸ的含量分别提高290.86%(t=-16.369 1,P=0.000 1)和374.52%(t=-8.104 2,P=0.001 2),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172.73%和224.63%(t=-22.007 5、-31.198 6,均P0.000 1),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调节凝血因子Ⅶ和Ⅸ的表达量促进机体凝血,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结论木犀草素具有维持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稳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凝血活性物质的含量,调节凝血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提高凝血因子的含量,以及抑制纤维酶原的激活和增加血液的黏度等多方面综合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6.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平板滤纸片法进行菌株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无花果叶发酵菌群由11种22株细菌构成,其中优势菌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ejangsanensis)、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和副球菌(Paracoccus sp.)。没有获得发酵无花果叶的真菌菌群,只分离出1株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直接分离共获得无花果叶内生细菌8种14株和内生真菌3种9株。抑菌试验表明,来源于富集培养的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和产黄青霉菌以及来源于内生菌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指示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且它们的抑菌谱各不相同。泡囊短波单胞菌只在无花果叶中培养时才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短波单胞菌可能与无花果叶的发酵分解有关,泡囊短波单胞菌与无花果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这2株菌可以作为无花果叶发酵的候选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7.
明确海洋沉积物来源的放线菌FIM02-765的分类地位,揭示其代谢产物Simaomicinα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细胞糖分组成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海洋放线菌FIM02-765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通过MTT法对化合物Simaomicinα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IM02-765属于野野村氏菌(Nonomuraea sp.),同时该菌产生的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具有较强体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研究表明1株经鉴定的海洋野野村氏菌FIM02-765产生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体外抑制活性,为深入开展该菌的遗传育种以及Simaomicinα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解湘西特色食品“蒿菜粑粑”原料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总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还原力实验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实验等方法,测定鼠麴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鼠麴草总黄酮母液中总黄酮浓度为7.01 mg·mL–1mg/mL;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30 mg·L–1、30.16 mg·L–1,将胡萝卜素相对吸光度降为50%的时间延长至67.49 min,在还原能力、延缓胡萝卜素褪色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上也有较好效果。鼠麴草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优质食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9.
龙血树(Dracaena Vandelli ex Linnaeus)是一种热带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傣族贝叶经记载龙血树叶具有和血竭相似的医疗功效,且市场反馈显示对糖尿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降血糖机制尚未揭示。将柬埔寨龙血树叶在L6大鼠成肌细胞降糖活性模型指导下,经热水浸提、醇沉制备粗多糖,再经Sevag法除蛋白、A-722MP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后,上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cryl S-100HR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单一活性组分LZS,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波谱以及HPAEC-PAD色谱法对LZS的结构进行鉴定。活性组分LZS为7种单糖和柠檬酸组成的一种多糖衍生物,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木糖,摩尔比为54.3∶29.5∶6.9∶6.2∶2.1∶0.7∶0.4,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龙血树叶多糖结构新颖,具有明显的细胞活性。实验结果初步阐明了龙血树叶降糖活性的化学本质,为龙血树叶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0.
从造纸废水处理厂卡鲁赛尔(Carrousel)氧化沟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到了1株产絮凝剂的菌株B-6,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 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株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值1~5和7~11范围内,其絮凝活性维持在80%以上。优化该菌发酵上清液的絮凝条件,结果表明,加入5 mL的1%CaCl2,发酵上清液投加量为0.8 mL时,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