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小兴安岭主要乔、灌木燃烧过程的烟气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小兴安岭林区凉水林场10种乔木和9种灌木可燃物燃烧过程中释放的CO2、CO、xHy、SO2和NO等气体含量,计算了不同可燃物的气体释放量及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乔木和灌木可燃物试样燃烧过程中释放的CO2、含碳气体总量和5种气体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 277.04和1 149.06 mg·g-1、1 476.27和1 147.18 mg·g-1、1 486.21和1 459.67 mg·g-1,乔木均大于灌木;乔木和灌木的CO、NO和SO2释放量平均值分别为231.58和282.93 mg·g-1、3.61和5.03 mg·g-1、6.32和7.46 mg·g-1,灌木均大于乔木;乔木和灌木的CO2、CO排放因子分别为2.8853和2.7718、0.4558和0.2425,乔木大于灌木.  相似文献   
92.
修建大坝形成水库蓄水是造成景观破碎化的原因和形式之一.本研究选取了浙江千岛湖库区景观破碎化的典型区域小金山林场,调查了74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研究了面积对植物物种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使物种多样性最大化的几种植物物种保护方案:小岛组合、中岛组合、大岛组合、大中小组合岛.调查共记录到乔木物种56种,灌木物种79种.将岛屿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将相对应分布的乔木、灌木绘制成植物物种分布表.结果显示:乔木中分布不受面积影响的物种有15种,受面积影响的有11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有30种;灌木物种中不受面积影响的有24种,受面积影响的有16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有39种.将乔木、灌木和总物种数分别累加,同时将相对应的岛屿面积按不同组合累加,绘制累加物种和面积关系图,发现在特定的相同累加面积下,组合岛的累加乔木、灌木、总物种数最多,小岛组合次之,大岛组合最少.因此,建立相同面积的保护区时,组合岛有利于保护更多的物种.  相似文献   
93.
两种幼龄乔木修复林下土壤改良及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抚顺市榆树铁矿和傲牛铁矿植被恢复区为研究对象, 两矿山分别选用先锋树种樟子松和刺槐进行单纯乔木层植被修复。通过调查样方植被株高及胸径、测定土壤指标, 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分析两矿山已恢复样地土壤肥力状况, 再综合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计算植被多样性指数, 进而分析恢复初期林下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及土壤基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幼龄林恢复期间, 樟子松和刺槐的胸径和树高逐年升高, 刺槐年均树高增长可达樟子松的1.94—4.43倍, 两种乔木均可将酸性土壤改良至中性, 但幼龄樟子松林较幼龄刺槐林更易积累贫瘠地中的营养物质; 植被多样性调查共出现19种草本植物, 隶属于11科16属, 植被多样性评价显示刺槐林草本层植被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樟子松林。综上, 推荐抚顺市废弃矿山乔木层混交种植樟子松和刺槐, 以共同作用促进草本层自然演替过程, 并引入灌木种形成“乔-灌-草”复合系统加快矿山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94.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照环境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5月份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等早春短命植物占优势,6月份部分早春短命植物和早夏植物、晚夏植物同时出现,物种丰富度最高,7月份是夏季植物的生长旺季,物种多样性最高,8~9月份草本植物逐渐枯萎。(2)灌木层的多样性与草本层的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的株数密度与不同月份的草本层盖度呈正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乔木层对草本层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土壤速效钾、光照和土壤水分是关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阔叶红松林下的乔木层通过影响光照、降水及枯落物的含量而间接影响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  相似文献   
95.
南亚热带森林24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膨胀珍珠岩为基质,在光和暗的条件下,对24种南亚热带森林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种子的形态和重量与种的演替阶段有关,种子的重量也与不同的种有关。不同种的萌发率差异较大,种子较大的种,萌发率较高。肉质果实的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较长。光和暗条件对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无明显影响。幼苗高度和种子重量呈正相关,这一相关在光条件下比暗条件下更明显。暗条件明显地引起群落演替早期的树种的茎徒长,限制根的生长,而对演替后期种无显著的影响。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与种的演替阶段有关,也与不同的科有关。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也受光暗条件的影响,而不受种子重量的影响。根和叶的生物量分配和种在其群落演替阶段有关。幼苗的生物量与种子重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幼苗的相对生长率相差较大,在没有营养供应的生长基质中,以演替中间阶段的种的相对生长率较大。幼苗从种子的物质利用效率与种子重量呈负相关,而与种的演替阶段无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96.
作为重要的人为影响因素,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生境的景观结构,并影响到动物群落的组成。蚁科Formicidae动物种类繁多,且易于捕获,是研究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动物群落影响的理想指示生物。2018年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城区中选择"公园与绿地""旱地"和"乔木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不同的生境类型,并通过陷阱法对蚂蚁群落组成进行调查。共采集到1 847只个体;其中,津岛铺道蚁Tetramorium tsushimae在"公园与绿地"中的个体数占比最高(73.80%),并明显高于"旱地"群落中占比最高的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e(25.48%)和"乔木林地"群落中占比最高的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us(28.79%)。3种生境间,群落的蚂蚁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公园与绿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旱地"和"乔木林地"的;"公园与绿地"(q=0.444)和"旱地"(q=0.500)与"乔木林地"间的群落组成均存在中度不相似,而"公园与绿地"与"旱地"间为中度相似(q=0.647)。因此,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能够改变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而"公园与绿地"可能较"旱地""乔木林地"更有利于群落中优势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
灌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保护幼苗更新以及促进营养级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存活情况对森林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亚热带森林中灌木的存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仍有待探究。本研究依托于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利用105个不同乔木与灌木多样性相嵌套样方中2012年和2019年的灌木个体存活数据,以及样方水平的土壤养分数据、地形数据、物种多样性数据和物种水平的功能性状数据,通过构建一系列广义线型混合模型(GLMM)探讨了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灌木功能性状对灌木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木物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差异。坡度较小的山谷、山鞍部位以及土壤碳氮比较高的环境更有利于灌木存活;乔木和灌木多样性对灌木存活影响有限,但乔木多样性的增加可通过形成更郁闭的林冠提高灌木存活;灌木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灌木存活,且倾向于保守型生活策略(即较小的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气孔大小,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木质密度)的灌木物种具有更易于存活。通过模型比较发现,包含所有因素的全模型对灌木存活的解释度最高,不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