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642.
记载了四川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植物9种,其中新种1个,四川新种1个,四川新分布5个,并有新异名7个。本文还对国产有关种类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3.
山西晚石炭世硬囊蕨属一新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44.
金星蕨科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45.
贵州耳蕨属新资料王筱英王培善(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NEWMATERIALSFORPOLYSTICHUMFROMGUIZHOUWangXiaoying,WangPeishan(GuizhouAcademyofSciences,Guiyang5...  相似文献   
646.
探究多壁碳纳米管在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濒危蕨类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奠定基础。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为供试材料,设置0(对照)、0.5、1.0、2.5、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5个处理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可使水蕨孢子萌发提前约15 d,其中,0.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孢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0.5~1.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丝状体和片状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原叶体和孢子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高质量浓度(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会导致部分配子体出现畸形,精子器退化,细胞中叶绿体出现失绿现象,部分发育出的孢子体上的细胞也出现叶绿体失绿等衰退现象。此外,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水蕨雄配子体的产...  相似文献   
647.
648.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49.
蕨中毒     
汪开治 《生物学通报》1994,29(11):21-22,26
论述蕨的毒素,人畜中毒的症状,预后和防治。  相似文献   
650.
植株中等大小。根状茎直立或斜升。叶簇生。叶柄被金黄色披针形的鳞片。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囊群盖大、贝壳状,革质,笼罩着成熟的孢子囊群。 本组与大果鳞毛蕨组Sect.Pandae Frasm-Jenkins接近,但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囊群盖贝壳状,故易区别。 该组大约有7种,云南产6种,本文记载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