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和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A(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3万U/Kg体重静脉注射Q8h,观察组B(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1.2万U/kg体重静脉注射Q8h,两组均从入院时开始,连续注射7天。分别比较各组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和B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5.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观察组A和B的住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以上指标均明显短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加快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和HMGB-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hs-CRP及slCAM-1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ox-LDL、hs-CRP及sl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收缩指数、舒张指数和Te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介入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ox-LDL、hs-CRP及slCAM-1ACS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药物安全性与小剂量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Rsv)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去分化及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方法:Hcy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1,1.0,10 μmol/L)干预VSMCs,48 h后检测细胞骨架及表型蛋白(α-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和骨桥蛋白(OPN)变化,并检测ERS相关mRNA (Herpud1,XBP1s和GRP78)在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再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或诱导剂衣霉素来调控细胞ERS水平,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蛋白表达,明确ERS在Rsv表型保护中的作用;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P70S6K)信号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激活剂磷脂酸,检测mTOR-P70S6K磷酸化和ERS水平,明确mTOR-P70S6通路在Rsv调控ERS中的作用。结果:与Hcy组相比,Hcy+中Rsv组(1 μmol/L)和Hcy+高Rsv组(10 μmol/L)细胞骨架极性明显增强,α-SMA、calponin表达升高,而OPN及ERS相关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Hcy组比较,Hcy+Rsv组和Hcy+4-PBA组增殖、迁移水平降低(P<0.01),收缩蛋白表达增强,但衣霉素干预则逆转了Rsv的上述作用;与Hcy组相比,Hcy+Rsv组和Hcy+雷帕霉素组的mTOR-P70S6K磷酸化及ERS水平降低(P<0.01),但磷脂酸干预抑制了Rsv对mTOR-P70S6K通路和ERS的影响。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mTOR-P70S6K通路抑制ERS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小鼠VSMCs去分化改变。  相似文献   
54.
李娜 《蛇志》2016,(1):41-42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运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0月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76例,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6%,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治疗效果,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20mg/d普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10 mg/d瑞舒伐他汀;C组患者给予20 mg/d瑞舒伐他汀,3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C组下降最明显,其次为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水平均的改善,且C组改善最明显,其次是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远低于B组(10.0%)及A组(2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ACS降脂、抗炎效果明显,预后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借助8一Is叩和MDA这两个检测指标衡量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能力。方法:设立对照组的同时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再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最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以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8-Isop和MDA的含量。结果:阿托伐他汀对8-Isop和MDA的产生有影响,且有浓度依赖性的趋势;抑制8-Isop和抑制MDA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7.
阿托伐他汀防鼠颈动脉再狭窄与血清VEGF相关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防再狭窄效应与促内皮生长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后两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造模,损伤前及1周后分别测VEGF血清浓度,4周后观察再狭窄程度。结果:(1)模型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1周后VEGF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其中阿托伐他汀干预组VEGF增幅高于模型组;(2)阿托伐他汀干预组VEGF增幅与再狭窄程度呈线性负相关。结论:他汀类药物防治再狭窄的机制可能涉及促泌VEGF从而加速内皮修复。  相似文献   
58.
急性肾损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为主。作为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其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肾脏的作用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虽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是尚不清楚其能否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对于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其应用的时间窗以及应用的剂量学者们仍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通过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作用机理机制,以及总结近几年关于他汀用药时间窗,用药剂量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肾脏影响的相关文献,对围手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单盲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结果:两组COX-2、PGE2 及 PLA2 血清浓度,实验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OX-2、PGE2、PLA2 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FEV1、FVC均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其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有效 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及临床症状,为临床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A为假手术组,B为单纯手术组,C为卡托普利组(50mg/kgod),D组为瑞舒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od),E为瑞舒伐他汀大剂量组(4 mg/kgod),各组动物术前一周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直至术后4周,A、B纽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第5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和心脏质量指教;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4周各组动物血压和HMI较A组明显增加(P<0.01或P<0.05),而C、D、E组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同时各治疗组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和TGF-β1蛋白表达较B组有显著下降(P<0.01),且C组抑制表达较D、E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的缓解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且作用类似卡托普利,其可能通过降低左室心肌TGF-β1表达,影响TGF-β信号转导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