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322.
323.
朱予超  陈佳 《生命的化学》2020,40(3):396-402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肿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寄生虫及其与肿瘤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待寄生虫的态度也从彻底消除转向了不断深入了解并加以利用。近几年来,随着对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步发现寄生虫诱导的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应。从某些寄生虫具有致癌作用到一些寄生虫具有抗肿瘤效应,寄生虫的利用价值在不断被发掘,人们对于寄生虫与肿瘤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本文就寄生虫与肿瘤的关系(致癌)以及寄生虫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4.
为了研究抗iLRP (Immature laminin receptor protein)单克隆抗体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重组iLRP对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进行免疫,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进行细胞融合,在HAT (Hypoxanthine aminopterin thymidine)半固体培养基上挑选分离明显的细胞克隆于96孔板培养后,取上清液通过ELISA法进行克隆筛选,初次筛选得到23株阳性克隆,复筛后得到13株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株。抗体类别鉴定显示,其中9株为IgM,3株为Ig G1,1株为IgG2a,轻链类型都为κ型。其中1株IgG1和IgG2a用于制备小鼠腹水,经Protein-G柱纯化,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Western blotting验证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抗体纯度均大于90%,并与i LRP有明显的特异性结合。此结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抗iLRP单克隆抗体生产和鉴定的程序,对以iLRP为治疗靶点的单克隆药物研究以及最近兴起的CAR-T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 cell)免疫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5.
细菌DNA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纯化提取的3种细菌染色体DNA进行体内抗肿瘤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长双岐杆菌DNA由于含有大量的非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为核心的序列(称为CpG motif),均能诱导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从而起到抗肿瘤免疫的作用。为微生物DNA制剂作为生物反应修饰剂(BRM)应用于抗肿瘤免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6.
摘要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对肺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及其亚型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鳞癌初诊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均接受Nivolumab治疗,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将患者分为缓解组(n=20)和无效组(n=20);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总Treg细胞、PD-1+Treg细胞、CD150+Treg细胞、CTLA-4+Treg细胞、LAG-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缓解组外周血总Treg细胞、CTLA-4+Treg细胞和LAG-3+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052±0.231%、1.616±0.099%和0.328±0.021%,无效组的比例分别为5.532±0.395%、3.277±0.224%和0.857±0.108%,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239,P=0.009;t=6.776,P<0.001;t=4.807,P<0.001);缓解组外周血PD-1+Treg细胞和CD150+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195±0.016%和1.530±0.113%,无效组的比例分别为0.203±0.018%和1.787±0.157%,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318,P=0.757;t=1.329,P=0.214)。结论:PD-1/PD-L1抑制剂治疗无效的肺鳞癌患者外周血总Treg细胞、CTLA-4+Treg细胞和LAG-3+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27.
328.
N6-腺苷甲基化(N6-adenosine methylation)是腺苷N6位点的甲基化形式,常出现在真核生物的mRNA中,是最常见的RNA内部修饰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m6A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生物过程;同时m6A的调控因子也在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超过60岁的男性的患病风险逐年攀升,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以预计PCa的患病数目会继续升高。近年来,关于m6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m6A甲基化修饰在PCa中的研究仍然有限,因此,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6A甲基化修饰在PCa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尤其详细综述了METTL3,FTO,YTHDF2三种经典的m6A相关调控蛋白质在PCa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m6A在晚期PCa(例如: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潜在应用。从甲基化修饰角度为PCa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挖掘一套有效治疗策略,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9.
330.
超级抗原(Superantigen,SAg)作为一种优秀的免疫激活剂,通过诱导T细胞的活化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希望。“超级抗原”一词在1989年被首次提出,用来描述细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高效刺激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约20种不同类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s),这类蛋白质抗原是典型的细菌超级抗原,是一种能够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有效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细胞因子产生的诱导剂。超级抗原通过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MHC-II)的外沟和T细胞受体(Tcr)的特异性Vβ区交叉结合,直接激活T淋巴细胞,使含有TCR Vβ结构域的T细胞进行超表达,使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抗肿瘤细胞因子和其他效应分子。基于免疫细胞具有识别自我和非我的特点,超级抗原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对超级抗原的生物活性特征、临床抗肿瘤效果、药物开发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加以展望。对超级抗原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从而使通过T淋巴细胞干预治疗恶性肿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