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探讨咽鳞癌细胞总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IL-4(rhIL-4)诱导不成熟DC(iDC),提取人咽鳞癌细胞FaDu总RNA后,转染入人iDC,成为FaDu RNA/DC疫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40、CDS0、CD83、CD86、HLA-DR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DCs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用LDH法评估转染肿瘤总RNA的DC瘤苗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与转染前比较,人咽鳞癌细胞FaDu总RNA转染后脐血单核细胞来源DCs表面CD40、CD80、CD83、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可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在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下咽癌免疫效应(P<0.05).结论:人咽鳞癌细胞的总RNA转染的DC肿瘤疫苗能诱导CD8+,CD4+T细胞免疫,是较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下咽癌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构建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COOH-MSN)递送PD-L1抑制剂治疗膀胱癌。方法:构建负载PD-L1抑制剂的COOH-MSNs,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颗粒的特征,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的电位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构建小鼠荷瘤模型,HE染色检测基本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呈圆形,直径约为100 nm;COOH-MSNs表面带负电荷,BSA呈强负电性,BSA包封后纳米材料整体负电荷增强;纳米材料可显著提高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并进一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材料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且移植瘤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PD-L1抑制剂组,纳米材料组ki-67增殖指数显著减低;HE染色结果显示PD-L1抑制剂组肾组织内可观察到血管充血、扩张和较多炎细胞浸润,而纳米材料组肾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结论:我们构建了一种负载有PD-L1抑制剂的COOH-MSNs,可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并降低对正常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3.
肠道菌群是一个与人体共生的复杂微生物区系,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关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对抗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的影响。此外,文中还总结了目前可行的调节肠道菌群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方法,并提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4.
2007年12月修订1.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但比中文摘要更详尽。要求在文中给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等words。英文摘要完成后,务必请英文较好、且专业知识强的专家审阅定稿后再返回编辑部。凡不符合要求的,即使学术上可以达到刊出的水平,本刊也将推迟发表。2.英文摘要的撰写要点:  相似文献   
25.
《生命科学研究》2015,(5):465-47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是将脐血、外周血和骨髓等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适当浓度的IFN-γ、IL-2和CD3单抗等联合诱导后获得的异质细胞群。CIK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强、溶瘤谱广、对耐药细胞株也有杀伤作用,且兼有T细胞强大的杀伤活性和NK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non-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non-MHC)限制性的特点,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接受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生存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少,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6.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免疫治疗的基础.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和释放细胞因子来共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利用激活的NK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案.然而,癌症患者的NK细胞功能受损,抗癌能力下降,均限制了NK 细胞的临床疗效 .新的方案通过提高N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来改善治疗效果. 利用体外长期激活、大规模培养临床使用的NK细胞是达成上述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 本综述讨论了NK细胞研究背景,NK细胞治疗的现状,尤其是体外培养扩增具有较强功能NK细胞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7.
免疫应答——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蒋昶宇  项荣 《生命科学研究》2011,15(6):556-559,564
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一方面免疫反应能有效清除HBV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对HBV诱发的肝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免疫反应在清除被感染肝细胞的同时,也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损伤正常的肝细胞和组织.其中,特异性免疫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是这一免疫应答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侧重总结了在HBV感染治疗中的关键细胞和分子及激活人体免疫应答治疗中的两面性,为调节自身免疫应答治疗HBV,避免应答不当而引发的肝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制备叶酸介导的普兰多糖-阿霉素聚合物前药(FA-MP-DOX),实现阿霉素药物的靶向控制释放。方法:将普鲁兰多糖用马来酸酐进行修饰后,通过酰胺键键合阿霉素制备得到普鲁兰多糖-阿霉素(MP-DOX),继而酯键键合叶酸制备得到叶酸介导的普鲁兰多糖-阿霉素聚合物前药(FA-MP-DOX)。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聚合物药物的结构,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监测不同pH值聚合物药物中阿霉素的释药特性,同时采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细胞)测定聚合物药物体系的细胞毒性。结果:①经核磁共振表征FA-MP-DOX聚合物合成完成。②在pH2.5、pH5.0及pH7.4的PBS缓冲体系16h中,阿霉素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9.1%,30.3%和15.3%,证实FA-MP-DOX中阿霉素的释放具有pH依赖性。③细胞实验证实FA-MP-DOX的细胞毒性高于阿霉素和MP-DOX。结论:FA-MP-DOX聚合物药物有望成为阿霉素智能型控释和靶向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半相合供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 例无法手术且无法耐受化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选取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健康供者体外培养CIK,14 d 后分次回输给相应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卡氏评分等的变化.结果 2 例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效应,为hGM-CSF基因修饰的HepG2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hGM-CSF基因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体外诱导人PBMC。WST-1法测定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INF-γ的分泌。结果:WST-1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组疫苗能诱导PBMC增殖,其增殖率优于野生型疫苗(p<0.05);其诱导的PBMC对HepG2的杀伤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疫苗组PBMC中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转基因组PBMC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为1989.76±254.21pg/ml,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能增加HepG2细胞疫苗的免疫原性,转hGM-CSF基因HepG2细胞疫苗可有效诱导PBMC增殖、分化,增加INF-γ的分泌,提高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