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几种芸苔属植物种子经过超干处理后,发芽力和活力不受影响,耐藏性大为提高。超干及老化后种子的脱氢酶、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系统保持完好;丙二醛和挥发性醛类物质等劣变产物相应减少;电导率测定表明,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保持完好。不同干燥方法和不同干燥剂的系列实验证实,生石灰的脱水效果并不亚于冰冻真空干燥法,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
L-干燥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藏不同放线菌效果是不一致的。在低温5℃多数放线菌用L-干燥法保藏,无论是干燥后及保存11个月以后其成活率均比冷冻真空干燥法高,但L-干燥法对温度较敏感,在温度37℃保藏成活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冷冻真空干燥法在短期内保藏受温度影响较小。两种方法使用三种保护剂:10%脱脂牛奶粉,3%谷氨酸钠,1%蛋白胨+10%蔗糖,其中以10%脱脂牛奶粉为最理想。因此,采用L-干燥法以10%脱脂牛奶粉为保护剂,在低温5℃长期保存放线菌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两种方法三种保护剂保存11个月后对葡萄糖异构酶  相似文献   
3.
我们依据组织逐级脱水的原理,经过摸索得到一种经济简单的凝胶干燥方法,特别是解决了浓度较高(10%—15%)凝胶和3%—25%梯度凝胶的干燥,可将聚丙烯酰胺板状凝胶干燥成一张平整、透明的干胶片,可直接照相或用感光胶片直接印制成负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芽孢杆菌(Bacillus)为材料,用冷冻真空干燥法和砂管法,在4℃条件下进行了六年的菌种保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冷冻真空干燥法比砂管法保藏的菌种存活率高,存活率下降速率小;建立了菌种保藏过程中菌种相对存活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L′_f(t)=e~(-0.1323t)和L′s(t)=e~(-0.2900t).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能与试验结果较好地吻合.在室温条件下,砂管法的菌种存活率下降速率比4℃条件下大,三个月时存活率为零或接近零;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藏菌种存活率与4℃的效果接近.因此冷冻真空干燥法是芽孢杆菌的比较有效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涵  赵文武  尹彩春 《生态学报》2023,43(6):2159-2170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突变,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另一个稳定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稳态转换。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准确刻画生态系统多稳态并界定其临界点尚存在挑战,提升对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检测和预测能力依旧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基于多稳态理论和稳态转换经典概念框架,阐释了稳态转换检测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出四种稳态转换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势;鉴于稳态转换的尺度依赖性,梳理了单一生态系统、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不同尺度下的稳态转换检测方法、研究思路和应用案例。基于研究进展和问题现状,提出在未来研究中,亟待发展适应复杂系统的综合检测方法;创新稳态转换多尺度分析的技术方法体系;深化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机制研究,构建多元耦合机理模型;进而深化稳态转换检测结果链接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研究;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优化人工栽培川贝母的热风干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水分转换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栽培川贝母二段式变温热风干燥加工工艺,采用HPLC建立栽培川贝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材性状得分、总生物碱、总淀粉、总核苷含量归一化值(OD值)为指标建立模型对药材质量评价。通过对比恒温干燥与分段式热风烘干药材的外在性状与内在质量,对筛选得到的最佳分段式热风干燥工艺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栽培川贝母的最佳热风干燥工艺:60℃干燥至含水量45%,取出放置12 h,于50℃干燥至含水量≤15.0%。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加工得到的栽培川贝母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均较优,可用于栽培川贝母药材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位坤  孟丽珊   《广西植物》1981,(2):50-51
<正> 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在广西有栽培的,也有野生的。栽培的有青皮果、拉江果和长滩果等品种。长期以来,人们的习惯认为长滩果比拉江果好,拉江果又比青皮果强。 据文献报道,一个干燥的罗汉果,平均以15克计,约含有相当于500克砂糖的甜味。日本学者竹本常松说,中国药学证明,罗汉果对各种疾病有效果的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那种果中所含的比砂糖甜300倍的新物质,新物质是属于三萜系的砂糖以外的甜味物质之一,糖尿  相似文献   
8.
韦毅刚 《生命世界》1992,19(4):45-45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干燥植物腊叶标本的方法,主要有用草纸吸水干燥和瓦楞纸烘烤两种。前者压制而成的标本质量较好,却十分费时费工,后者虽大大提高了效率,但瓦楞纸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而且容易失火,也并不十分理想。现介绍一种较好的干燥腊叶标本的方法。制备长44厘米,宽30厘米的铝制波纹板若干,将采来的新鲜标本夹压在报纸中,用铝板将其上下夹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小米椒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干燥方式获得的小米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9种,其中酯类9种、醛类10种、醇类10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3种、酮类3种、有机酸类2种;小米椒干燥后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聚类结果表明:相比于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间的差异较大;干燥过程中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酯类和醇类、醇类和醛类等,其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风味物质间的转化。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影响较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晾晒的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分别为39、37、36、34种。然而,干燥方式对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与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相比,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处理的样品中酯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处理的样品中醛类物质含量高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总之,相比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对丰富干制小米椒的风味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干制小米椒的加工及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