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朝鲜南部Machari组Olenoides带的Agnostus(Ptychagnostus?)orientalis Kobayasbhi一种应归于Agnos-totes(Pseudoglyptagnostus)Lu,1964一属,时代是晚寒武世长山期,不是早期中寒琥世,小林贞一的Olenoides带是中及晚寒武三叶虫混杂在一起的一个化石带。他建立的该组5个化石带也有问题。Coreolenus,Ch  相似文献   
952.
巴山酋龙(Datousaurus bashanensis Dong and Tang,1984)是四川盆地大山铺中侏罗侏罗世蜥脚类恐龙,亦称大头龙。其主要特征之,为硕壮的头骨,文中对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酋龙上下颌骨新材料进行较详细的记述。保存的前上颌骨上,高(前端)、厚分别为120mm,125mm和40mm;上颌骨上为280mm;下颌齿骨高为145mm。估计每侧上、下颌齿数分别为14和12枚。牙  相似文献   
953.
铜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铜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7种微量元素之一 ,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代谢反应。铜是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 ,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它也存在于叶绿体的质体蓝素中 ,参与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1 植物对铜的吸收及其代谢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以离子形式吸收铜 ,也可通过叶面吸收。根部除了吸收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铜以外 ,还能通过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以及呼吸作用形成的碳酸溶解难溶性物质以获取铜。影响根部吸收铜的因素除温度、通气状况、溶液浓度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外 ,很重要…  相似文献   
954.
周俭民 《植物学报》2021,56(5):513-515
近年,我国学者在水稻(Oryza sativa)广谱抗病机制、抗性与产量协调机制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最近,何祖华和杨卫兵团队在水稻抗病性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发现1个以钙感应蛋白ROD1和过氧化氢酶CatB为核心的信号轴,通过负调控水稻免疫反应,保证正常生长条件下维持低水平的免疫反应,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55.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956.
目前缺乏对根系分泌物通量以及相关生态后果对不同氮(N)沉降水平响应方向和幅度的深入理解,该研究以西南亚高山典型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N添加试验模拟不同氮沉降水平(对照组,0 kg·hm-2·a(-1);低氮处理,25 kg·hm-2·a(-1);高氮处理,50 kg·hm-2·a(-1)),分析了红桦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根际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对不同N添加水平的差异化响应,试图揭示不同N添加处理对红桦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抑制了红桦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率(其中低氮(N25)条件下单位根生物量根系分泌速率均值降低约14.87%)和年C输入通量(低氮条件下降低了约45.01%)(P<0.05),其高氮处理的抑制效应更强。(2)N添加显著抑制了红桦林N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微生物胞外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了其根际效应;N沉降显著抑制了根系分泌物C输入通量及其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并且这种抑...  相似文献   
957.
【目的】为揭示芥菜型油菜及芸薹属作物每角籽粒数形成的分子机理,提高和改良芥菜型油菜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以包含221个芥菜型油菜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对每角籽粒数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1)共检测到7个与每角籽粒数相关的加性QTL,主要分布在芥菜型油菜A02、A03、A05、A08、B02和B03等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分布在(-11.642 4)~4.524 6之间,其中qSS2-71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最大,分别达到-11.642 4和14.44%,其余6个加性QTL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较小;(2)检测到7对影响每角籽粒数的加性×加性QTL上位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上位性QTL互作效应值分布在(-4.930 8)~4.193 6之间,7对上位性QTL与不同环境互作的遗传力均接近0;(3)每角籽粒数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0.98%,狭义遗传率为30.98%。【结论】综合分析,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受一定环境影响,但控制该性状的加性效应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8.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  相似文献   
959.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是取食单一寄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不同部位的钻蛀性害虫。二者成虫羽化后交配之前均需补充营养,且取食臭椿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对其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差异显著。就臭椿沟眶象雌成虫而言,只有取食主干才能够产卵;而对沟眶象雌成虫来说,则只有取食2~3年生枝的无法产卵。本研究使用臭椿的4种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饲喂这两种象甲成虫,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两种象甲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和3种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象甲中后肠的6种酶活性在取食不同寄主部位后发生显著性差异。其中,臭椿沟眶象雌成虫取食主干显著降低其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沟眶象雌成虫取食2~3年生枝能显著提高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同时降低中后肠AMY酶活性。本文明确了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对这两种象甲成虫中后肠消化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象甲初羽化雌成虫补充营养造成生殖系统发育差异的原因,对后续...  相似文献   
960.
与基因相关的细胞死亡途径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焦亡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依赖炎性半胱天冬氨酸酶,并且伴随炎症反应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与调控机制都区别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的研究历史,并从非编码RNA、细胞应激、受体蛋白和化学物质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细胞焦亡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以期明确细胞焦亡在先天免疫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