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0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260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21.
【背景】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SS2)可引起人、猪的脑膜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等,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团队前期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发现Orf207编码蛋白可能参与SS2诱导的脑膜炎发生,然而其在SS2致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Orf207基因对SS2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温敏性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系统,构建SC19 Orf207基因缺失菌株ΔOrf207及其回补菌株CΔOrf207,系统比较缺失菌株与野生株间在生长特性、形态、组织定殖能力、毒力情况、细胞黏附与侵袭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菌株链长变短,生长速度略慢;而且Orf207缺失显著增加了小鼠的存活率,降低了细菌在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的定殖能力和对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并显著减弱SS2对HeLa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论】Orf207基因可以显著降低SS2对宿主的致病能力,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SS2的致病机制,也为SS2疫苗等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2.
马金双   《广西植物》1993,(2):192-192
<正> 《广西植物》第10卷第3期268—269页(1990)和第12卷第2期190页(1992)分别刊登我国地方植物志介绍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后,作者收到一些读者,特别是外国学者和基层单位读者的来信,要求提供新的详细情况,或者询问有关地区植物志的出版信息。在此利用贵刊再次刊登近来获得的尚未介绍的地方植物志,作为前两部分的续篇,以示读者;同时感谢该刊编辑为作者和读者提供连续的交流信息。 1.《河北植物志》第3卷(1991),含菊科和单子叶植物;现本志已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23.
中国是动物早期驯化的一个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  斯J 《人类学学报》1993,12(2):120-129
  相似文献   
124.
报道了产自云南麻栗坡县的中国姜科姜属1新记录种富寿姜(Zingiber atroporphyreum),并提供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描述、彩色图片以及分布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  相似文献   
125.
文章报道了产自中国云南杜英科杜英属一新记录种,硕叶杜英(Elaeocarpus grandifolius Kurz),并对硕叶杜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种与近缘种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的区别是叶基部渐狭或下延,花瓣外部被锈色短柔毛,核果被锈色短柔毛,该种与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的区别是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核果椭球形。  相似文献   
126.
为探究中国沙棘对土壤镉(Cd)胁迫的性别响应差异,该研究以中国沙棘2年生幼苗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0(CK)、25、50、100和200 mg·kg-1)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叶片生理特性以及Cd富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Cd处理下中国沙棘幼苗雌、雄株的株高和基径生长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出低浓度(<50 mg·kg-1)促进,高浓度(> 100 mg·kg-1)抑制的现象;低浓度Cd处理下雌株的株高、基径增长率和生物量的增幅均高于雄株;高浓度Cd处理下(200 mg·kg-1)雄株株高增长率、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较CK显著降低,而雌株均未显著下降。(2)随着Cd浓度升高,雌、雄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Cd浓度为50~200 mg·kg-1时,雌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高于雄株,而MDA含量始终低于雄株。(3)随着Cd浓度升高,雌、...  相似文献   
127.
Okoda(1967)以Drosophila(Hirtodrosophila)denticeps和D.(Hirtodrosophila)tripartita建立双齿果蝇物种群denticeps group,隶毛果蝇亚属Hirtodrosophila之下。他最近(1990)又将该物种群归入拱背果蝇亚属Lordiphosa,为黑色拱背果蝇物种群nigricolor group的同物异名。Grimaldi(1990)采用分支分类分析法对果蝇科各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据单源群原则及7个离征将挑背果蝇亚属恢复为属。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128.
中国环缘蝽属昆虫记述(半翅目:姬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缘蝽属(Stictopleurus Stal)建立于1872年,为半翅目(Hemiptera)姬缘蝽科(Rhopalidae)中的一个类群。Reuter(1885)将其降为姬缘蝽属(Corizus Fallen)的一个亚属,该意见曾被一些学者所采纳,如Puton(1886/1899),Ragusa(1907),Van Duzee(1916),Torre-Bueno(1914)等;Muzik(1904)亦曾将其作为伊缘蝽属(Rhopalus Schil-ling)的一个亚属;但后来多数学者及近代的分类学工作者均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属,如Oshanin(1906/1912),De Seabra(1927),Harris(1943),Chopra(1967),Gollner-  相似文献   
129.
紫蛱蝶属第三种的记述(鳞翅目:蛱蝶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蛱蝶属Sasakia Moore全世界已记载的只2种。大紫蛱蝶S.charonda charonda Hewitson是日本的国蝶,极为珍贵。中国有朝鲜亚种S.charonda coreana Leech及台湾亚种S.charonda formosanaShirozu,而黑紫蛱蝶S.funebris Leech,更为稀罕。最近作者在四川发现本属的第三个不同型,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最美紫蛱蝶S.pulcherrima。 本种与2已知种的关系怎样?是每一个见到标本的同道都感兴趣的问题,为此作了特征对比。 本种翅基部正面的蓝紫闪光与反面的斑纹、及后翅红色臀斑、近似S.charonda;但前翅基部正面无白斑,则与之迥然不同。前后翅端部正反面的每个翅室都有细白纹,近似S.funebra的特征;但翅的反面基部没有红斑则只又与之不同。前后翅的外横荫影与亚缘线及后翅基部的色斑则为其种的独有特征。 从雄外生殖器看,本种的背兜背缘弧形,与钩突之间没有缩缢,不同于其余两种。抱器茄形,而不如funebris呈方菱形;背缘隆起比charonda较阔,腹缘圆弧形,不如charonda平直;囊突比前2种都长。 从其体翅各部分来看,左右对称发育正常,没有畸形之处。已知2种在自然界中数量均不大,发生期前后不太一致,自然杂交的可能性不大。因之作者认为是本属的第三个独立的种。 正模1,四川青城山,1992年6月30日,李海滨采,存西北农业大学昆  相似文献   
130.
本文记述了喙蚤蝇属Trophithauma Schmitz一新种。该属为中国新记录。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曲脉喙蚤蝇Trophithauma sinuatum Liu et Chou,新种 雌:体长1.43~1.62毫米。额大部分黄褐色,前缘黄色;单眼三角区隆起;口上片黄色,向前下方延伸呈舌状;喙高度延长,两条舌内骨带极长。胸黄褐色;中胸侧片下半部及足黄色。翅透明,略呈灰黄色;前缘脉极长,前缘脉与翅长之比为0.78,前缘脉各段比为1.28~1.29:1:1;径分脉(第三纵脉)长而粗,粗于前缘脉,中部向前突出。翅长1.65~1.72毫米,宽0.80~0.82毫米。平衡棒褐色。腹部暗褐色。第2背板大,长度约为第1背板的4倍。第3背板后缘波浪形。第4背板小,高度特化,隐于第3背板之下。第5和第6背板短,两者之间有腺体开口。各背板两侧均无突起。 雄:体长1.1毫米。口上片和喙均不延长。前缘脉与翅长之比为0.64;前缘脉各段比为1.69:1.25:1。生殖器褐色,具细毛;右生殖背板端部分叉;左生殖背板阔;生殖腹板基部圆形,端部分裂成两瓣状。 正模,海南省尖峰岭(1,200米),1992-Ⅳ-4,刘广纯采。副模:1 5,同正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