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非洲爪蟾卵经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后,在10,000g下离心得到爪蟾卵提取物,LambdaDNA中入上述提取物可构建出染色质结构,并在染色质表面重建核被膜,同时,在染色质外的区域形成环形片层。核被膜在环形片层有相似的发生途径,它们都是由两类在形态、大小、膜结构上有明显差别的膜泡融合而来,首先是直径200nm的圆形小膜泡相互融合成双层膜片层,同时核孔复合体在双层膜上大量装配;以这些双层膜片层为基  相似文献   
72.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3.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189种。本文分析了九万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 10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最为丰富(39.33%),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38.20%),而温带成分居第三位(18.54%)。本文选择了九万山临近的五个地区加以比较。其中,金佛山与九万山藓类植物的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0.68%和36.87%,神农架为57.29%和33.13%。尖峰岭为48.83%和22.29%,西双版纳为57.29%和29.63%。而我国东部的武夷山则为69.86%和39.57%,其相似性系数在相比较的五个山区中为最高。九万山区有4个特有属并明显受喜马拉雅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万山区藓类区系中约有7%的种类是典型的热带成分。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九万山的藓类区系表现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其分界线可能位于九万山的南侧。  相似文献   
74.
长春净月潭不同林型土壤跳虫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 《昆虫知识》1991,28(1):38-40
<正> 跳虫是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之一,与螨类一起约占土壤动物的80%,在1m~2土壤内跳虫多达上百万。跳虫具有分解生物残体,促进土壤形成,传播细菌的作用。在卫生昆虫上占有一  相似文献   
75.
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俊勇  冷欣夫 《昆虫知识》1991,28(5):308-312
<正> 细胞色素P-450酶系(简称P-450)因其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尤其对各种杀虫剂和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氧化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该酶系还在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以及选择毒性中,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调查了ms(Ae.kotschyi)-77(2)和ms(Ae.variabilis)-77(2)低、高世代和在转育、组配中单倍体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在不同胞质间、核型间存在的变异。结果表明:(1)粘、易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遗传机理是由于1B/1R卵细胞与粘、易胞质的专一互作,并在花粉蒙导下而导致孤雌生殖的结果;(2)1B·1B/1R杂合核型比1B/1R·1B/1R纯合核型产生的单倍体频率高,1B/1R·1B/1R纯合核型世代间单倍体诱导频率相对稳定;(3)在同一核背景下,诱导单倍体频率粘质高于易质;(4)用不同来源的1B/1R易位系来转育粘、易型不育系及用不同核型的父本与其组配杂种,诱导单倍体频率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亲本选择,分别可选出与组配出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单倍体的粘、易型1B/1R不育系和F_1杂种。此外,分析了粘、易型1B/1R不育系一般恢复度不高的内在原由,认为与1B·1B/1R杂合核型中的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否正常联会配对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其中与苗期存活率相关的QTL qSSR5.1、苗期耐盐等级相关的QTL qSSG5.1均被定位于同一位点,该位点对苗期存活率、苗期耐盐等级均具有增效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36%、8.13%。在此QTL内包含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OsDi19-1。经序列比对发现,OsDi19-1启动子区域在两亲本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到盐胁迫时该基因表达量上升。同时,鉴定出水稻芽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72、苗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23、CSSL153,为水稻育种中耐盐性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凋亡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DNA片段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 Raf, 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氟苯达唑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HL-60细胞G2/M期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内,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A片段化上升,0.25,0.5,1μ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促使Cleaved 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量趋势增加;Bag-1和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raf,c-raf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氟苯达唑通过诱导HL-60细胞阻滞于G2/M期,增加DNA片段化水平,激活Caspase, Raf, 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相关通路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3),分别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3 d、7 d肠黏膜屏障功能[尿乳果糖/甘露醇(L/M)、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气腹后、关腹前腹腔微转移指标[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并于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DAO水平、尿L/M比较无差异(P>0.05);关腹前实验组腹腔冲洗液DDC、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复发率3.92%(2/51)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AGC,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腹腔微转移及术后复发,且未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0.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是一种食用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了解适宜豆天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可为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通过设置两因素裂区实验,在10个品种(品系)大豆和2个种植密度水平下,测定豆天蛾幼虫生物学参数,明确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和种植密度对豆天蛾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使用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大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和存活率较高,虫体长度较长,发育历期较短;大青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较低,幼虫发育整齐度较差,发育历期长。当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时,豆天蛾幼虫存活和发育历期整齐度均显著高于种植密度40 cm×15 cm。综上所述,较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为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