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31.
陆相白垩-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通常稀少而不连续。从轮藻角度讲,中国当阳跑马岗组的白垩-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连续和最丰富的。该过渡段剖面的介形类也非常丰富,其它建立界线辅助层型所需的许多条件也很好,或许当阳跑马岗组剖面可作为白垩-古近系界线陆相辅助层型的候选剖面。对该剖面白垩-古近系界线附近的轮藻组合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32.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相似文献   
233.
内蒙古东部草原沙狐春季洞穴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64个沙狐洞穴的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沙狐洞穴选择作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有7种,依次为:坡位因子(随坡度,坡高的变化而变化),水源因子,植被因子,微气候因子,食物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和微生境因子,而坡向,洞口朝向及洞道口倾角等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34.
冀辽一带的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对中国北方侏罗系-白垩系划分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它们的时代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相关的孢粉地层学研究也比较粗略.本文研究了冀北滦平县井上村三岔子剖面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的孢粉组合,共观察统计到50属28种及若干未定种.土城子组Classopollis-Cooksonites-Ephedri...  相似文献   
235.
报道了浙江省发现的爵床科(Acanthaceae)马蓝属(Strobilanthes Blume)新记录植物——奇瓣马蓝(Strobilanthes cognata Benoist)。至此,浙江省记录到的马蓝属植物增加至8种。奇瓣马蓝分布于中国中西部(湖北、湖南、贵州),在浙江省为新记录,且是该物种在中国最东端以及海拔最低的分布记录。该发现为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宝贵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236.
237.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C.yini带,C.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raeparvus带及H.parvus带.确定Cl...  相似文献   
238.
华南东部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中的半咸水-海相双壳类,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系统描述了该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双壳类19属29种,其中Trigonucula sakawana Ichikawa,1949,Pteria sturi(Bittner,1895),Costigervillia minima Wen,1979和Cercomyapraecursor Quenstedt,1856为首次在这一区域报道;并根据新材料将前人报道的Isocardioides Fan,1962修订为Schafhaeutlia Cossmann,1897。综合这些材料和前人研究将该区小水组、三家冲组和金鸡组双壳类分别划为以下三个组合带,即Palaeopharus-Trigonucula组合带、Bakevelloides-Jiangxiella组合带和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组合带。文中通过对上述组合中代表属种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的分析,认为PalaeopharusTrigonucula带和Bakevelloides-Jiangxiella带的时代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Carnian),可能延至诺利期(Norian)早期;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带的时代主要为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Sinemurian),可能下延至赫塘期(Hettangian),上延至土阿辛期(Toarcian)。  相似文献   
239.
文章从三叶虫的头尾搭配问题的讨论对"也论Protaitzehoia Yang三叶虫的分类位置"一文中置于原太子河虫属的某些尾部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插图2中的尾(K),由于缺少宽而下凹的尾边缘,应属于Stephanocare Monke,1903一属的尾部;插图2中的尾(L)的归属尚难定论.将原太子河虫属的头盖、活动颊、尾部、唇瓣与Cheilocephalus Berkey,1898属的头盖、活动颊、尾部、唇瓣对比后,认为原太子河虫属应归属Cheilocephalidae Shaw,1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