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71.
The radial growth of trees In mountainous areas is subject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elevation.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tree-ring growth to climate varia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elevations, we compared the chr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bina przewalskii Kom.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ic variables at the upper and lower treellnes In the Dulan region of the northeastern Qlnghal-Tlbetan Plateau.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dial growth in this region was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precipitation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from May to June). In addition, a higher temperature from April to June could Intensify drought stress and lead to narrow tree rings. The significant similarity In climate-tree growth relationships at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treellnes Indicated that tree rings of S. przewalskU In this region are able to provide common regional climate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chronologies at the lower forest limits showed a higher standard deviation and mo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climatic factors, suggesting that the radial growth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variatio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four chronologies showed a common growth response to local climate.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showed a contrasting growth response betwee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 revealed different growth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altitudinal variation.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controlled the growth of S. przewalskii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that other factors, such as mlcroenvlronment at the sampling sites, also affected the strength of the climatic response of tree growth.  相似文献   
72.
东北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东北羊草草原3种植物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曲线基本都呈抛物线型,虎尾草群落季节变化幅度比羊草群落和碱茅群落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效应”,对不同土层度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并与降雨量和大气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协同作用,此外,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地上植被明显相关,可以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73.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1998,18(4):407-413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的岩蕨科2属4种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了解该科在配子体发育上的特征,来说明建立岩蕨科的合理性和种属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4.
75.
为明确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群维持的关键制约因素,制定现有种群的保护策略与技术环节,本研究调查了我国主要分布区内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群的更新状况与分布格局,分析了林分因子与人为干扰对种群更新与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群整体更新情况较差,更新个体的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但有19%区域更新较好,种群整体表现为成树少更新差、成树多更新差、成树少但更新较好3种类型。东北红豆杉所在群落可以划分为臭冷杉+紫椴林、杂木林、兴安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其中臭冷杉+紫椴林的更新数量显著多于杂木林;林分密度增加与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东北红豆杉更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林分由低密度增到中等密度时东北红豆杉更新幼苗数量显著增加,所在生境受到适度干扰的种群更新数量显著多于轻度干扰下的种群。人为干扰和栖息地生境是目前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群维持与更新的关键制约因素。东北红豆杉的保护应基于各生境斑块种群的更新现状制定相应的就地保护和回归保护等措施,并在保护过程中重点考虑干扰和生境条件等关键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紫杉 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 别名:赤柏松,红豆杉。一、形态特征紫杉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常绿乔木,高达10~17米。直径10~40厘米,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大枝近水平开展。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具浅裂沟,片状剥裂;裂片里面紫红色,内皮很薄,外面紫色,内面黄白色。枝条密生,幼枝深绿色,较老枝均带红褐色,平滑  相似文献   
77.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Ⅶ.金星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4,14(4):409-415
本文研究了金星蕨科的2属,各属中1种即卵果蕨(PhegopterispolypodoidesFee)和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Salib)Sochott)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比较了该2种的特征,以表明秦仁昌(1963)将它们分为2属的合理性。并观察到印果蕨配子体后期,中脉区域出现细胞壁由螺纹加厚的维管细胞,连成维管系统。  相似文献   
78.
东北雷公藤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根的乙醇提取物分得10种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转化,鉴定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 1)、雷公藤内酯乙(wilfo rlide B 2)、黑蔓内酯(regelide 3)、3β-羟基-11,13(18)-齐墩果二烯(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e4)、orthosphenic acid(5)、salaspermic acid(6)、3-epikatonic acid(7)、maytenfolic acid(8)、3β-acecyl-oleanolic acid(9)和南蛇藤素(celastrol 10)。化合物3—10首次从该植物分得,3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9.
 NEWCOP模型是一个新的适于模拟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动态的林窗类计算机模拟模型,它通过模拟在每一个林分斑块上的每株树木的更新、生长和死亡的全过程来反映森林群落的中长期生长和演替动态。由于 NEWCOP模型是一个由气候变量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型,故可用于评价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对NEWCOP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校准。沿环境梯度对NEWCOP模型的数字模拟实验表明:它能准确地再现顶极森林中树种组成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和水平分布规律;能准确地再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要类型森林的生长和演替规律;在一定的场合NEWCOP还可反映林分的径级结构;NEWCOP模型还具有对现有森林的跟踪模拟能力。应用NEWCOP模型评估了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对可能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在GFDL 2×CO2和GISS 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将发生很大变化,落叶阔叶树将取代目前长白山、小兴安岭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成为东北森林主要树种,而针叶树将在地带性森林中占很小的比重,阔叶树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将是最重要的树种,它将成为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最主要树种;东北地区适于森林生长的区域将大幅度减少,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气候变化过渡期。东北森林对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有不同响应。但是,总的趋势是未来东北森林中落叶阔叶树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这些结论对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和制定现有森林的保护经营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测定了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草原区15个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并以此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值,研究了不同植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在气温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种的δ^13C植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增加而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如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家榆(Ulmus pu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